牡丹的那些事儿


四月初,当朋友圈被樱花刷爆的时候,牡丹花静悄悄地开了。在上海,观赏牡丹花有两个好去处:南翔古猗园和中山公园,前者曾经是明清时期的官宦园林,后者曾经是英商霍格的私家花园。如今,樱花就如大街上的美女,随处可见,而牡丹却还是养在深闺,您若不劳动大驾,难得一睹芳容。
曾经有菏泽朋友说起牡丹,很激动,嘴里不时地冒出山东口音的“国色天香”。“国色”好解,“天香”是什么?走进中山公园,过草坪,牡丹园在望,果然空气中飘来幽幽的香。此香不带玫瑰的那种洋味儿,不浓烈不甜腻,带着泥土和树叶的清新,悠远而又优雅……呵呵,明白了,天香,此香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走近前去,牡丹怒放,满眼的姹紫嫣红。再凑近花朵,欲来个短距离接触,亲芳泽闻奇香,香气却似在躲避,变得隐隐约约。是老头俗人唐突了佳人么?人渐多,空气中弥漫出闹市的人气,牡丹香便隐匿无踪了。久闻牡丹的傲慢,敢于孤傲群芳,违武则天“百花齐放”令而被贬洛阳,今日,老头算是领教了。
我国的秦岭大巴山一线,是南北分界线西端。这一区域,蕴藏着许多远古秘辛,孕育有许多珍稀物种,如蓝田猿人、三星堆、神秘消失的曾经强大的巴国、历史之谜的羌人彝人究竟来自哪里……还有大熊猫、神农架野人、绞股蓝……还有,牡丹!
牡丹生自荒野,生自洪荒时代的秦岭大巴山。远古时期,牡丹的名字叫做“鼠姑”,还有个名字叫做“鹿韭”。老头陷入臆想中......牡丹根系疏松,山鼠喜欢在它根部挖洞垒窝,住进窝里,似进了姑姑的怀抱?......牡丹花开有香,惹来麋鹿嚼咬,似韭菜割去一茬又长一茬......臆想中,似乎看到了蛮荒。
农耕时代,某日,一头患有无名肿毒的病牛嚼咬了牡丹之后,肿消了,病愈了,“牛嚼牡丹”,由来于此吧?文献记载“牡丹”二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据李时珍考证,牡同母,说的是牡丹虽然有种子,但其栽培多由根部分孽根芽繁殖,是自性繁殖。丹为红,红色牡丹的丹皮入药,能通瘀凉血解热毒。牡丹,早年是作为药材而为世人所知。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中国文人告别了在竹简、木椟和昂贵的帛上书写的历史。竹片、木片,虽可写字却难以作画,有了纸,中国真正进入了书画时代。
古时的画家没有如今的相机、望远镜之类,无法就近观察并素描高大植物的花朵。于是,低矮的花朵如梅花菊花兰花牡丹便成为画家的最爱。
古代的画家多是文人雅士,而文人雅士,“学而优则仕”,多是皇室与士大夫之流。中国画里面,牡丹的形状和色彩很适合画工笔画,贵妇小姐香闺里刺绣,也很喜欢绣牡丹。自此牡丹由野花而进入了宫廷与豪门。这世上,有喜欢的,就会有送喜欢讨好的。自南北朝到隋唐,牡丹被培育出无数品种,真可谓是囊尽了天下颜色。
也许观赏牡丹的人们没注意--无论什么品种,牡丹的花蕊是纯金色。盛唐时期,经历几百年战乱后的太平盛世,大家都有钱。后宫佳丽、官宦贵妇甚至乡绅土豪,喜欢在丝绸衣袍上刺绣牡丹,用金丝做花蕊,逼真而且倍显富贵。在唐朝,牡丹有了个外号叫做富贵花。
唐代有个人叫做刘禹锡,此人与刘备一样,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这个人可不得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些牛逼话是他写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些牛逼诗是他作的。这样一个人,有家世、有地位、有权势、有才情,真的是粉丝遍天下。就由于他写下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后,牡丹获得了“国色天香”的光荣称号。
“国色”,国家级美色,“祸国殃民”级别。屌丝的梦想是什么?不就是一亲那些名演员名主持国家级美女的芳泽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诸君理解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