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手机支付正在与世界接轨

一机在手,走遍城乡。习惯于手机支付的内地居民,来到香港可能会瞬间陷入尴尬:此间手机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带现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饭,购不成物,打不了车。香港支付工具相对落后,遭到一些内地客吐槽。卡客俫
情况果真如此吗?在信息化时代手机支付慢半拍,显得赶不上趟儿,本地人似乎并不那么着急。仔细探究,香港场有其独特性,且正在改变。
1、支付工具不是痛点
香港的各种消费场景,付费方式选择多多,支付不成问题,不是港人的痛点.移动支付方面,除了信用卡,有支付宝 hk、微信香港钱包、八达通好易畀(o!p)、拍住赏手机钱包等等,五花八门。
记者在铜锣湾看到,内地客人血拼的连锁店洞察先机,其收银台十八般武艺齐全,扫码枪、刷卡机、二维码一家连锁药店可接受的移动支付工具多达 12 种。最醒目、推广最大的当属支付宝和微信,最近一年多在港全面铺开,包括商场、便利店、快餐店、咖啡馆等。
但据银行业统计,香港私人消费开支中,现金交易占 40%,电子支付占 60%,其中约八成是信用卡,可见手机支付总体占比还不大。
在湾仔,有食肆明示本店只接受现金,菜场商户也只收现金,铺子前挂一个装钱的篮子,水果摊、花店、报摊等,大都不能用手机付费。全港出租车约 1.8 万辆,目前接受手机付费的很少。
面上已有多个以港币结算的手机支付软件,但尚未风靡。什么原因?有人说自己年纪大,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有人说带钱包习惯了,用现金不费事的,倒是手机要先充值,麻烦;有人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有顾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手机支付在港推广慢半拍,原因与欧美不少地方相似,因为信用卡已高度普及。统计显示,香港每年发出 1.5 亿张纸质支票,人均拥有信用卡 2.5 张。八达通卡总发行量约 3000 万张,它无须记名,充值方便,小额支付频率极高,甚至可用作住宅楼的门禁卡。如此全能,难怪人们改变的动力不大。
越成熟的场,改变越难。支付宝港澳台区总经理李咏诗对本报记者说。信用卡、支票、八达通太普及了,对港人而言,单纯的由手机携带的电子钱包,价值就没那么大了。
2、场独特大饼难啃。
有调查显示,40%的香港人满意现有支付方式,不急于放弃。而早已形成的金融格局,则稳健而保守。
在内地,用手机可以理财甚至买保险,在香港如果要加上这类功能,需闯很多关。行家指出,一个手机支付系统面前,要先通过金管局的沙盒试验才获审批,如果增加投资、保险功能,则要再分别通过香港证监会、保监局的沙盒试验,过程繁复。
有的商家会考虑改变的成本。在内地客多的尖沙咀,火锅店老板黄先生向媒体算起了账:
终端机一年租费 1200 港元,按营业额计算的手续费每月约 1.3 万港元,这够聘一名员工了。每次使用后,伙计为方便统计账目,要用收款机再输入一次,每月做会计报表又要对数.而且支付工具多种,员工感到制式混乱,增加工作量,因而并不情愿。
作为用户,图的就是简便。一位自称愿意拥抱科技生活的香港用户写出他的体验:好易畀推出 p2p(点对点)服务,申请者要上载身份证和住址证明,我放弃了。汇丰和恒生银行推出 p2p转账易,我满心欢喜开通了,但一次没用,因为必须在手机 app 上用译码器登入手机银行,才可用转账易,操作繁琐,不如付现金快。
据香港法例,警察可向任何居民查看身份证,这令民不能舍弃实体钱包,出行又离不开八达通,还习惯带上信用卡。要备齐这几样物品的功能,仅凭一部手机还做不到。
香港出租车司机对电子化颇有抵触。当年八达通推广刷卡,久攻不下,那时无法做到无线传送数据,司机收工时要回抄表,又要一周后才能去指定地点拿钱,很麻烦。现在传输技术可用手机解决了,司机为何仍在观望?业内人士披露另有内情。香港司机向车行租车营业,自愿报税,收现金,税务机关难以核实,电子支付记录则会让收入无所遁形。不少司机正在申请政府公屋,收入过高就无法上楼,已住公屋者,收入高了租金必涨。而且他们属于自雇的个体户,向其推广手机支付,要逐个洽谈,十分分散,不易说服。当然,根本的原因还是气氛不浓、压力不大。
3、猛龙过江攻势不断。
改变加速进行中,而且群雄逐鹿,竞争激烈。
香港金管局从前年底开始,已向 16 家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发出牌照,包括内地的支付宝和微信。两巨头采取与内地场一样的策略,或烧钱给用户优惠,或大量发新年红包,强攻港,动作频繁,不断取得突破。
去年 9 月,支付宝 hk 与长江和记实业签署共同运营的协议,支付宝进入长和集团的众多超、连锁店等。不久后,微信香港钱包宣布,与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合作,为用户提供小额转账、线下支付、网上支付、汇款、红包收发和零钱充值等功能。
2017 年底,两巨头先后宣布与港铁合作,乘客可通过专门的购票机扫码购票,试点从罗湖和落马洲站开始。
手机支付不断攻下一些八达通未涉足的消费场景,例如部分出租车和小巴、街、茶餐厅、小店等。最近一届香港工展会,近百家商户首次用上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采访中李咏诗告诉记者,支付宝 hk 个人用户已达 150 万,商户 1.5 万家,成绩令人振奋。
我们借助淘宝在港 200 多万用户的网络,扎根香港。我们不会停下来,正在不断拓展,为不同商家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收电费,例如在超完成支付后,自动录入积分,很受民欢迎。至于菜场,目前引入支付宝的已有 7 家,年底要到 17 家。
微信方面,香港已有逾百万人开启了微信电子钱包功能。推广的很大,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共派发 1000 万港元的利是红包,还与麦当劳合作,只要用微信香港钱包付款,消费满 25元即减 10 元。推广是见效的,仅今年 2 月份注册用户数目就上升了 44%.从开通转账服务,到银行账户绑定至香港钱包,再到全港 900 多家 7-11 便利店可现金充值,微信香港钱包业务稳步拓展。
微信支付未来将把更多在内地运作成熟的支付解决方案推广到香港。将要推出的微信买单,面向香港中小商户,用户可自助快速接入,无需安装 pos 机,即可用收款码便捷收款。
过江龙连番攻势下,香港原来相对固化的场松动了,倒逼本地业者改进。八达通启动换卡计划,向数字化发展,2016 年推出的好易畀,包括线上购物和 p2p 转账。2017 年春节开始,好易畀也加入了烧钱优惠和红包大战,增加不少用户。
在港起家的tng积极行动,香港有大量人口(外佣)无银行账户,往海外汇款的需求殷切,tng 提供便捷的手机转账,外佣汇款不再大排长龙。中银香港则早已推出绑定信用卡的移动支付 app,正筹划在试行港币的电子钱包。
做销售行业,人家有的我必须有。屈臣氏、周生生珠宝金行等连锁店较早就引入内地的手机支付工具,给客人多一个选择。现今在铜锣湾,有部分潮州风味夜宵店,甚至民俗活动打小人经营者,也有用手机收款的。
业内人士信心满满地表示,一年有 4000 多万内地客来港消费、示范,加之业者倾力推广,大部分港人会采用手机支付。香港与外界商网遍布,做生意的,自然要提供生意伙伴熟悉运用的支付工具。所以,让港人广泛接受手机支付其实不难,只是时间问题。
香港手机支付比内地起步晚,现正加速融入社会,随风潜入千家万户,悄然改变着港人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