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要取决于退休收入的来源。如果不继续发光发烧,只有养老金和其他社会保障系列的收入将不需要缴纳个人税。相反,如果存在劳动报酬、稿件报酬、特许经营和其他收入,则取决于是否符合纳税标准。
一、退休后,什么情况需要缴纳个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属于以养老金为主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收入的,不征税。所谓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是指养老金,除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退款、取暖、生活津贴、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养老津贴、综合津贴、丧葬、养老金等。所有这些都是合法免税项目。
但是,如果退休后,您有其他社会劳动报酬收入,如服务收入、报酬收入、特许经营收入,超过纳税门槛,您需要依法纳税。因为这部分所得税原则没有考虑纳税人是否退休了。
1,如果退休,个人只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福利,比如养老金。
当然,你不必交税。个人所得税与一角硬币无关。
2,如果退休,除社保系列外,还有其他社会报酬收入。
社会保障收入系列仍不需纳税,其他社会劳动报酬收入应另行考虑。要符合税收标准,就要纳税。
二、退休后,个人所得税具体怎样征收?
1。如果你在退休后继续闪耀,比如与雇主建立劳动关系,比如薪酬收入,比如特许经营权等社会劳动报酬收入,并且超过一个纳税门槛,那么这部分收入将需要依法纳税。社会保障系列的收入是独立的,免税项目不与这一收入相结合。
2。目前这种收入的起点是800元,超额部分按照20%、30%和40%的标准分为三类。
三。新税法几天前颁布,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最新的起点和税率从2018年10月起实施。新税法实施后,这部分退休人员的收入还将合并为综合所得税,年起征点为60000元,月均5000元。同时,税率和水平差距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三个低税率水平差距的3%、10%、20%有所增加,倾向于中低收入,25%的水平差距缩小,30%、35%、45%的三个高税率水平差距保持不变。新税法还增加了三项保险和一项养老金的税前特别扣除,以及教育、重病医疗、住房贷款租金和养老金的税前特别扣除。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一些福利也是可以享受的,没有详细的规定。个人认为,至少重病医疗保健、按揭租金、养老金支持费用、退休人员等可能是其中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