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进口商品行业发展前景

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大陆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人民币。在过去,进口商品消费人群局限于白领、时尚人群,市场容量小;如今,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及进口商品上下游渠道的拓展,如今的进口商品,早已经由便利店、商超,进入寻常百姓家,消费进口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
国内安全问题频发,进口商品备受追宠
近年来,国内等各大行业商品纷纷曝出重大安全事故,“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瘦肉精、“皮革奶”、“地沟油”、“黑心棉”、“甲醛卫生巾”、“劣质纸尿裤”、“铅汞护肤品”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政府虽也重拳出击,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条文,但拔掉一波还有更大的一波冒出,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和生活用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质量价格性价比高的进口商品,促使进口商品加快了全国的发展脚步。
消费结构升级,品质需求增强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由于国外进口商品必须通过质监局的层层筛选和严格把关,消费者对于进口商品有了更多的期待。进口商品在品质健康、安全保障、包装设计等环节上都非常用心,然而这些正是消费者对商品最直观的测评标准。
主流消费观念转变,对全球化认知提升
进口商品行业未来走向研究显示:中国80后及90后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力量,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注重商品体验。这必将带动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调整,基于他们对全球各地的文化认知提升,有品质的全球多样化商品供应将极大地丰富国内市场,迎来进口商品于国内市场的超高速发展期。
二、国内市场发展
消费者期待进口商品购买与国内商品购买一样高效便捷
进口商品行业由于受渠道的限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至今仍与进口商品无缘,更多的只能在一些一线城市,例如北、上、广、深等地才能找到大型国际超市,或是一些小型的进口超市。因此,如何使进口商品购买与国内商品购买一样高效便捷成为进口商品行业必须突破的难点。一旦进口商品打破“购买难”的问题,将会获得更多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与消费意向。
国内跨境消费由代购、海淘向电商、线下商超发展
国内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渠道较为传统的有代购、海淘等,但代购与海淘均涉及较大的物流费用及海关税费,操作难度较大,无法满足大众消费者需求。近年来,为迎合广大中国消费需求,中国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线下商超开始快速发展,其中以电商为商品最全面,线下商超最便捷、最优质体验。
三、国内政策支持
税务部门进一步优化税收和退税流程
为促进进出口业务贸易发展,税务部门进一步优化税收和退税流程,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核程序、明确进出口退税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加快了进出口退税进度,拓展进出口退税服务深度和广度。探索创新进出口退税管理机制,落实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税收政策。
单一窗口的建设与实施
同时在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督查人员发现上海通过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减少了货物通关的延误从而降低了通关成本,加快了的货物通关效率、更高效地配置了供应链货源并更及时的解决通关中的各项问题,同时使其通关流程的透明度大大的增强。质检部门努力落实贸易便利化和单一窗口建设要求,开放检验检疫数据交换接口,推进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与单一窗口平台直接联通,鼓励企业通过一个窗口办理检验检疫相关业务,取缔各种乱收费,制定了进出口质检收费目录清单,严格规定今后所有收费一律按清单执行,并在门户网站、申报大厅和公共媒体对外公布,接受企业和公众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旅游业的兴盛,我国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量呈持续增长势头,目前的进口商品区域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一线城市较为明显,经济发达地区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目前此种态势正在发生着转移,随着大量二三线城市经济力量的崛起、城镇化的推进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多二三线城市中高端消费人群开始购买进口商品,对其有了初步认知,也有了更多、更高的消费期望。此种转移在未来的几年仍将继续,而带来的直观表现就是二三线城市进口商品消费的快速增长,这也是进口商品企业发展的巨大商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