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南浔名人墓 (谢子楠墓,黄九烟进士墓,刘锦藻墓,庞云镨墓,周柏年墓。。。)


2008年11月,浙江文物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一则名为《湖州市南浔区发现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墓冢》的信息,说南浔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野外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清末南浔富商中“七十二墩狗”之一的谢子楠的墓。 未料,这消息“上网”后引来了两位来自北京的贵客到南浔——一位是《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新闻战线》的总编辑,一位是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和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原副秘书长。他们是来寻根,找的正是这座“新发现”的墓葬。原来,他们是墓主的玄孙女和玄孙女婿。这座墓葬位于南浔南郊迎春村的一片茂密桑林中,被当地人称为“谢家坟”。墓冢坐东朝西,为混凝土构筑,长7.8米,宽4.2米,高2.9米。墓冢正面共开四个墓穴,墓穴顶部为拱形,穴内均建有高约10厘米的棺床,用于摆放棺木。墓冢后部正中上方镶嵌汉白石,刻有“民国元年岁次壬子孟冬建造”的字样。据当地老人回忆,这处墓地原来是个陵园,占地约10亩,四周砌有围墙,园内亭台楼一应俱全,墓前有河道穿流而过,并建有河埠和墓道直通主墓。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该墓陆续遭到破坏,以“*”期间受损最为严重,墓穴被挖,条石被敲,附属建筑也被全部拆除。 而像谢子楠墓这样的名人墓葬,在南浔近郊还有很多。
百闻不如一见,笔者利用休息时间择要进行了寻访调查。 在南浔众多的名人墓葬中,始建时间最早的是明朝遗民黄九烟进士的墓地。黄九烟(1611-1680),又名黄周星,明末清初应天府上元人(今南京)。崇祯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入清后不仕,流寓长兴,五迁至南浔之马家港。他工诗文,通音律,擅作戏曲,著有戏曲理论《制曲枝语》、传奇《人天气》、杂剧《惜花报》、《试官述怀》等。黄九烟自沉浔河而死后,家人将其安葬在了南浔马家港的明德桥附近,时为清朝康熙年间,此后该墓经多次重休,最后一次重修大约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如今墓冢仅剩窟窿似的半个。
规模最大的当数南浔“四象之首”刘家刘锦藻的墓地,占地达三十二亩(连浜兜)之巨,比刘家的庄园小莲庄还多五亩,即使现在看来,还算得上是气势雄伟,实在无愧江南首富的名衔。 该墓位于南浔南郊的丁家桥村,建于民国初年,但总体上还是晚清的风格,分正昭穆三个墓位。该墓在“*”期间被毁坏,现只存三座残墓和被当地人称作“刘家祠堂”的一壁房屋。三座墓穴都用砖砌,墓壁用钢筋水泥灌砌,外壁砌成宽砖块装饰。
“四象八牛”的墓地在南浔远不止这一处,位于南浔南郊和睦兜村的庞云钅曾 墓就是其中之一。 笔者寻访后发现,这处墓地明显比周围高,为高出地面1米左右且颇具规模的一个土墩,现墓地已尽毁,土墩上种满了桑树,仅存的实物是一块青石墓碑。碑长0.35米,宽0.28米,碑首为负屃图案,碑身阴刻篆书“清赠光禄大夫庞公墓表”十个大字,应是庞云钅曾 墓表的碑首,而篆刻着主人生平事迹的墓表本身现已不知去向。 时隔一个甲子,2009年清明,庞云钅曾 的后人重新回到这里,与坟亲后代和周围的乡亲们一起重拾乡亲、祭奠先人。
值得一提的墓葬还有位于南浔东郊的周柏年墓。周柏年是南浔“八牛”之一周家的后代,他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工作。该墓地在江苏省吴江市青云镇章四坝村,离南浔中心城区仅3至4公里。周家人当年之所以跨省安葬,是因为墓地四周环水,形似小岛,风水极佳,又紧邻南浔、交通便利,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香水墩。几年前,周柏年的孙子还不远万里从美国赶来为祖父扫墓,并与当地的乡亲合影留念。
除了上述几处之外,南浔近郊尚存遗迹的名人墓葬还有马腰痒上的刘镛墓、南浔硬长桥村的邱家墓等好几处,但均已遭受严重破坏,而更多的则是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如上世纪90年代拆除的张宝善墓、周庆云墓等都曾是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的墓地,时间最近的张石铭墓还是前年在开发区土地平整时才拆除的,现在想来实在可惜。
近年来,城市建设可谓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亦是如火如荼,城市化、现代化的脚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这些散落于城镇近郊的名人墓葬除了要应对风雨侵蚀的考验外,还将随时面临“电脑格式化”的危险。笔者要借此呼吁,希望在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对这些名人墓葬给予必要的关注和保护,并进行适当修复和开发;不仅因为这些名人墓葬本身的价值所在,更基于它们在探究浔商的人文品格、挖掘南浔城市文脉、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延续浔商后裔的乡情纽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衷心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陆 剑)

惭愧!我南浔人只知道谢家坟,其他竟不知道。

路过拿分走人。

南浔浔东村含家兜原来有4个石菩萨(石翁仲),40多年前看到的时候已经倒下一个。还有3个,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现在到什么地方去了?

不知道是哪一历史人物墓前之物

黄九烟进士墓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希望这些都能得到保护性修复,让后人了解湖州更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