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原文”,为你每日推荐深度思考的文章
虹桥商务区致力打造长三角高端cbd和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坚持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手抓长三角城际联动,深化务实合作,一手抓功能性平台打造,提升服务能级。近期一批长三角城市与商务区启动全面合作,一批功能性平台稳步推进。并形成以联动促平台,以平台促联动的态势。依托大虹桥,进博会溢出效应正加速辐射长三角。长三角联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5月28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与宁波签订合作协议,这是继嘉兴之后,又一个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与商务区开展全面紧密合作。截至目前,已有苏州、金华、嘉兴、宁波等一批长三角城市与商务区协议开展合作。记者获悉,与南京、合肥、杭州等地的合作事宜也在紧密联络中。
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城市间的联动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心所在,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突破各城市间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发展现状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管辖等因素,全方位开展与长三角主要城市间合作联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到南京、杭州、嘉兴、金华等地调研,向兄弟城市学习。并通过加强与各主要城市间日常沟通联系、多方工作对接、与各城市驻沪机构建立常态联络机制等多方面举措,形成城际间的良性互动。
虹桥商务区重点为各城市做好服务,充分挖掘虹桥商务区在“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为各城市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各城市形象推介、企业产品宣传、服务招商引资、推动文化发展力度,同时,凸显各城市的主要特点。与金华的合作重点聚焦电商等新业态,与苏州在会商旅文体方面重点发展,与嘉兴突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共同推进。围绕推进全面合作,商务区还进一步与签约城市共同推进党建联建、干部挂职交流、定期会谈制度、项目衔接和事项落实等。
虹桥商务区处于上海-南京发展轴、上海-杭州发展轴的交汇点的独特区位优势,长三角各主要城市也更加关注大虹桥,并越来越多地把自身发展与大虹桥相联系。嘉兴市委书记鲁俊表示:虹桥商务区是嘉兴接轨上海的第一站,嘉兴将通过与商务区在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对接和联动,全面落实好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此外,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副书记、副主任徐方表示宁波将逐步把品质生活、旅游文化、合作医疗等内容,更好地与长三角形成联动效应,在与大虹桥的联动中更好地推进杭州湾的经济发展,慈溪甚至还有计划在虹桥商务区布局科创“飞地”,发展科技产业。
管委会在与长三角各城市开展合作同时,坚持把共同打造功能性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住首届进博会召开契机,全面做好进博会功能辐射承接,以进博会国家层面的大开放带动长三角区域的全面开放。进博会溢出效应进一步覆盖长三角。
在商务区成立海外贸易中心,定位为海外贸易及投资服务机构、组织聚集地,旨在吸引具有贸易及投资带动作用的,以非盈利为目的,履行推动产品和服务交换职能的海外代表或地区机构入驻办公。该平台运营单位丽宝公司总经理陈志鸿说到,“在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工作推进下,虹桥丽宝广场已经成为虹桥商务区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合作伙伴,在虹桥丽宝广场2号楼设立‘虹桥海外贸易中心’,根据目前情况,预计将吸引来自各个国家、地区超过60家商务代表和涉外贸易企业入驻,将拥有超过2000位外籍商务人士在虹桥丽宝广场办公。为此我们针对‘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将配备多语言客服、vip行政盥洗间,优质创客空间,让入驻企业在’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舒适的开启’万国联合办公’模式。
建立虹桥国际展汇,该项目包含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及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两大功能性平台。旨在积聚全球和长三角的贸易资源,为全球经济体企业寻找长三角贸易合作伙伴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真正实现“6+365”天进博会功能溢出的常态化。通过这些功能性平台集聚全球和长三角的贸易资源,同时也为长三角城市群企业对接全球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分工提供便捷可靠的窗口和渠道服务。目前,长三角各主要城市正积极参与进博会招商招展,并以融入商务区功能性平台打造为突破,共同做好进博会功能辐射承接。金华市已计划在虹桥国际展汇平台搭建城市展厅、城市沙盘、企业风貌及特色产品等内容,抢占投资贸易、招商引资先机。据悉,宁波也在接洽相关入驻事宜。展汇的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平台,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招商加快推进,单位已与贸促会、东浩兰生等达成协议,尽快进入产品陈列和展示,其中国资、国别相应主体等也均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联络入驻事宜。
日前,管委会还专题研究中心推进事宜。闵师林要求运营单位要抓紧项目推进,确保6月底完工,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并初步形成示范效应。要高质量全面做好包括公交、餐饮、会务、公共服务等配套。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级,加快推进长三角共同市场建立,虹桥商务区还积极打造长三角电商中心平台,携手阿里、京东、唯品会三家电商巨头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把商务区打造成长三角电商集聚中心,并推动电商中心有形平台建设,以引进长三角及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电商协会(联盟)等组织,提供物流、仓储、展示、线下体验、交易、服务等有关电商业务,实现产业集聚的聚变效应。加速由传统电商向“线下+实体”模式的转型发展,实现业态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将商务区建设成全国乃至全球电商的制高点。
积极推动长三角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共同致力集聚长三角创新创业社会服务资源,打造高水平、辐射力强的创业创新基地,营造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品牌发展成长的优良环境,为长三角创新创业企业战略规划、资本化运营和品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着眼长三角联动向纵深发展,虹桥商务区还与长三角各主要城市联手共同打造会商旅文体示范区联动平台。旨在荟聚长三角城市精华,共同构建公共服务和网络,分享进博会溢出效应,在最大程度实现长三角会商旅文体联动、周边城市联动、线上线下联动、企业之间联动、政府和各界之间联动,荟联动之萃、各地之萃、创新之萃、企业之萃和品牌之萃。
除上述平台外,商务区还积极推进虹桥展览贸易窗口式服务中心、长三角经济社会共同体虹桥指数发布中心、教医养长三角同城化实践中心、新一代通讯网络应用示范平台、智慧能源与智慧办示范平台等平台建设,全力推进长三角共同市场打造。
经济一体化加速长三角同城效应。目前,长三角一批知名企业、总部企业纷纷把迁移虹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调整。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入驻企业己超过2500户,其中罗氏诊断、壳牌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类企业近百家,长三角知名企业也纷纷落户虹桥,江苏鱼跃、宝业集团、新湖中宝、神马电力、卧龙电气等长三角总部企业数量已有70余家。总部企业在虹桥,生产基地在长三角,已成为商务区企业发展布局的一大特色。
经济一体化、高铁地铁化、地铁双城化,这些都浓缩在了虹桥商务区。围绕着虹桥交通抠纽,向西三十分钟可覆盖江浙的昆山、苏州、嘉善、嘉兴等,甚至快于到上海市区的一些地标。这种异域同城、同城异域的奇妙幻景在大虹桥天天上演着,演绎流行出虹桥特有的城市新概念。随着上海大都市圈的延伸发展,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工作圈进程逐步加快。苏州、昆山、嘉兴等城市与大虹桥仅“一步之隔”,例如每天从嘉善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有多达24班高铁,乘高铁从上海虹桥站出发,用时仅需23分钟;通过大虹桥旁的高速路网到达嘉兴也仅半小时;据数据统计,仅嘉善一地每天有近1.5万人常规通勤。
此外,便利的生活福利资源辐射也在大虹桥形成,工作和生活在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居民,现在能享受到来自上海的文化、娱乐、医疗等资源,这已然成为大虹桥打造长三角高端cbd的最持久最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另外,前几天大大被一篇新闻炸了出来
标题如下↓
很耸动啊,江浙的某几个城镇是要合并到上海来了?要隶属于上海了?
超级重磅的消息?!
严谨的点开文章仔细阅读了一下
发现原来标题太具迷惑性
文中实际提到的
并不是上海要合并其他省市的城镇
而是
即将诞生3个跨越沪苏浙的城镇圈
目前规划进行中!
上海崇明东平-江苏海永-江苏启隆城镇圈规划已形成最终成果,并致函南通市政府、崇明区政府商请联合批准。
上海嘉定安亭-上海青浦白鹤-江苏花桥、
上海金山枫泾-上海松江新浜-浙江嘉善-浙江平湖城镇圈规划正在开展规划编制,已形成初步成果。
这意味着江苏花桥、海永、启隆以及浙江嘉善、平湖被规划进了上海!(户籍和行政编制未入)
消息来自于5月24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案专题会上。会上,上海市规土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上述消息。“上海2035”规划明确,促进邻沪地区跨省城镇圈统筹,进一步加强功能统筹、交通对接、环境共治、设施共商。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市规土局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区域协同规划经验的基础上,从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邻沪地区三个层面系统推进长三角区域规划协同工作。
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层面
在宏观上明确区域总体定位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等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已发布,市规土局在全市总规、区总规、新市镇总规等各层次规划编制中落实国家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并配合市发改委编制《上海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做好规划实施,落实国家战略。
在上海大都市圈层面
市规土局在中观上协调都市圈范围内上海及近沪城市在目标、功能、空间、产业引导、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多系统多方面的发展。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要“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我局今年重点推进‘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工作,会同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等上海周边城市,强化区域协同的战略引领、空间统筹和机制保障。”上述负责人介绍说,将明确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探索周边区域空间统筹协同发展的路径,从交通、生态、基础设施、蓝网绿道、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等多方面制定行动策略,为上海大都市圈中长期发展提供指导。
邻沪地区层面
市规土局在微观上落实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加强功能、交通、环境、设施等方面的衔接。“上海2035”明确,促进邻沪地区跨省城镇圈统筹,进一步加强功能统筹、交通对接、环境共治、设施共商。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完善区域规划协同机制,市规土局参考国内外案例经验,依托现有区域协同机制工作基础,按照平等协商、对等约束、依法治理、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贯穿规划编制与认定、实施与监督、维护与评估全过程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协同机制,目前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下一步,市规土局将加强区域协同规划研究编制,推进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和跨省城镇圈规划编制,完善区域规划协同机制,同时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实现功能布局融合、基础设施统筹、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3个跨越沪苏浙的城镇圈
将给上海带来什么红利?
↓
①
上海崇明东平-江苏海永-江苏启隆
城镇圈
进展:规划已形成最终成果,并致函南通市政府、崇明区政府商请联合批准。
将如何对接
◇与两块南通“飞地”共建跨行政区城镇圈
你知道吗?崇明岛不全属上海,至今南通依旧在崇明岛上有两块“飞地”,分属于启东和海门的启隆镇和海永镇。
◇健康养老
目前上述两镇在休闲旅游、农产品供给、健康养老等诸多方面,都在探索为上海做好配套,并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启隆的定位就是“上海生态后花园”,不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