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包括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以及邮储银行、外资银行等其他一些银行机构组成。
1、五大国有控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2、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12家。
3、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广州银行、东莞银行等
4、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5、其他类型的银行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以上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格局体系,下面将来详细讲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也在艰难前行,把握住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市场利率市场化:
趋势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经营模式的差异化趋势:
差异化战略是中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战略,也是国际银行业竞争的焦点。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同质化较为严重,在盈利模式上大同小异,过度依赖于资金信贷和利息收入,阻止银行内部活力的成长,不利于金融机构内部运营机制的优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进程加快推进,金融领域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各家银行面临的不仅是银行同业间的竞争,也面临来自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甚至是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这将迫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转型发展,通过经营模式转型,寻求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进而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混业经营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和渗透程度日益提高,金融机构经营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和大型化趋势。全球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呈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态势: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金融业分别于1999年、1986年、1984年、1992年、1900年、1987年以及2001年正式从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德国、荷兰和瑞士等发达国家长期实行混业经营。尚未全面推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国家也在进行积极探索。
金融机构专和银行业监管体制带来金融监管模式改革以及商业银行银行等金融监管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互联网金融合作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影响并改变着现存的金融业态和格局。2013年互联网公司纷纷抢滩金融业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资产管理产品带动下,开创了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局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长期看,直接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生存。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与互联网金融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五、民营银行趋势化:
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是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构成的统一体。真正的民营银行的出现,意味着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转化为民营资本成为投资主体。民营企业家将以主体身份介入银行的经营决策之中,真正承担起自担风险的责任,新的所有权结构和草根金融特征使民营银行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会更强,并且作为高度市场化的微观个体,可以促进银行业服务实体化、平民化、和人性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