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轮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终于迎来“大考”,回顾这些年来的创建经历,我们会发现很多身边的变化,譬如“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少了,河道里抛垃圾的人少了,违章搭建的“任性”没了,卫生死角随地便溺之类的陋习不见了,人们也开始学会了礼让与排队,“国骂”与“围观”似乎也不太可见了。这一切表明,陋习正在远遁,文明就在身边。
创建是一场看不出的战役,却是一种看得出的改变。从有形的创建到无形的习惯,从陋习的却步到正气的弘扬,一切都体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以及生活的细节里。尽管有人会对创建两字联想到“作秀”、“运动”、“工程”之类的词汇,但通过几年的创建之功,他们最终会亲身体会到创建带来的成果与变化,感受到文明创建不为城市而创,而是为市民而创,是对市民进行文明行为规范与校正而实施的举措,最终为了促使每一个都成为城市文明的维护者与拥护者。
曾经,我们对身边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口诛笔伐过,也对那些根深蒂固的生活陋习嗤之以鼻过,但一直没有治愈过这样那样的顽症,有的市民甚至在“随大流”的意识里被不文明行为者裹胁,成为不文明行为的参与者,这一点在不文明旅游与“中国式过马路”中尤为突出。对于这些陋习或负能量的东西,人人都知道不妥或不好,但总是有人在不经意地做着这不妥的事情。对于这种人人心中有却又人人眼前无的文明素养,确实需要来一次“行为风暴”,以一种强大的外力来影响和改变多年积淀的不良习惯,文明创建,恰好是这种从形式到内核都很对症很有疗效的良方。
尽管文明治愈的过程是长期且痛苦的,尽管要改变多年养成的习惯是困难的,但在这种强大外力的规范下,我们无疑经历了一次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经历了一次文明素养的现实教育,从城市环境、卫生、风气、文化等的细微变化中,我们可以感知创建带来的和风细雨般的正能量,可以感知顽症与陋习正在消失,可以感知一切都在朝着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创建只是阶段性的战役,而自觉恪守文明规范却是长期性的自我约束。值得欣喜的是,经过多年努力,创建意识或者说文明意识已经根植人心,人们对于不文明现象的认识从原先的熟视无睹到如今的如鲠在喉,从原先的“和尚摸得我摸不的”的阿Q心态到如今的劝阻鄙视不文明行为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应该算是成功的。
改变面上的东西是其次,改变内心的认知是关键。走出去,我代表着绍兴人、浙江人、中国人,文明自豪感的形成,终将淡化有形的创建,扩散无边的文明。(钱科峰)
[url]
但愿创建工作能提高每位市民的素质,坚持下去!!
改变面上的东西是其次,改变内心的认知是关键。
“素质”二字,任重而道远!
衷心祝愿早点评上,对大家都好。
确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提升大家素质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事情,绍兴可能比现在要糟糕多了
创总比不创好,创了,总多少会有点进步
确实,通过这几轮的创建,市民的素质的确是在逐步提高,好多方面都有所改善。
也许文明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但点滴的从我做起,于城市而言,是为创建出力,其实更多的是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种让人不反感的“逼格”。
好的文明习惯养成了受益终身。从这次文明城市创建中,希望这座城市能够培养期更多的文明习惯。
创建也算是一个推动吧,创了总有些东西改进了
创建是达成文明的一个手段,文明之路任重道远。
不知道国家检查组什么时候走
我已经很文明了,有老奶奶不想过马路,我都搀过去的,
怪不得 早饭买不到了原来满大街的早饭摊是不合法的吧 以后我早饭也不吃了 政府以后就不要让他们摆摊 希望政府坚持 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