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江首位“小巷总理”自创“贴心法则”管社区,居民很服气


“夹子,用来捡垃圾用;铲子,可以铲牛皮癣;钩子,把绿化带里的垃圾勾出来。”见到王水娟时,她正满头大汗地从外面劳作回来,并向记者展示手中的“三件宝”。身为袍江斗门镇百盛社区首任“小巷总理”,王水娟摸着石头过河,自创“贴心法则”,社区工作有条不紊,成为袍江开发区社区管理的典范。
2013年,斗门镇决定成立百盛社区,这是袍江开发区首个城市社区。当时镇政府找到王水娟,让她担任社区主任。“虽然有一些社区工 作经验,但让我做领导,还是忐忑不安,担心工作搞不好。”王水娟说。“你放手去做,如果有需要,我们尽力支持你。”在领导和家人的鼓励下,王水娟勇敢地挑起这个担子。
“百盛社区下辖6个小区,2900多户人家,每个小区状况都不一样。”走马上任后,王水娟对各个小区进行走访,了解居民的诉求。“当时寺东新村小区居民跟我反映,他们这里没有开通管道煤气,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得知这一情况后,王水娟马上跟镇政府汇报,又跑煤气公司。不到一个月,小区管道煤气开通了。工作取得“开门红”,王水娟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如果说“解百姓之急”是王水娟的第一条“贴心法则”,那么“以身作则”是她的第二条法则。辖区凯旋路和诚信路上餐饮店很多,带来的油烟问题也很突出,经常遭到居民投诉。为此,王水娟每天都会带领社区干部上街清理,她还发明“三件宝”辅助作业。有时社区工作忙不过来,她还会动员丈夫、女儿前来帮忙。
“巧唱黑脸”,这是王水娟又一条“贴心法则”。前年,寺东新村小区有个居民在小区里搭建简易车棚准备出租。王水娟发现后,及时上门劝阻,但居民并不听从。这件事双方僵持了近一年,王水娟始终扮演“黑脸”角色,但并不撕破脸,一直耐心劝导,并帮助该居民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难题。最终,当事居民同意拆除,如今这位居民还成了社区的一名志愿者。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发挥集体的力量至关重要。王水娟深知这一点,为此她做事之前总会集思广益,听听大家的意见,这就是她坚持的“集团队之力”。“虽然是社区主任,但没有架子,总是把我们当成姐妹一样,尊重每个人,有事一起想办法。”该社区干部朱烨倩说。
在王水娟看来,只有把心跟老百姓贴在一起,问题才会得到解决,才能赢得居民的认可,这就是她自创“贴心法则”的原因。“贴心”内容很多,最根本的就是心里装着老百姓。
斗门镇政府有关人士说,王水娟有担当、有责任心,又善于创新工作方法,把百盛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居民一致认可。

年终评选要来了

社区主任是无偿公益的吗?

这好像也不是真正的城市社区吧,真正的城市社区也不带安置房的。有安置房的社区其实应该算是涉农社区跟城市社区中间的那种,但又不是转制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