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台侨联成员个人出资建抗战纪念碑亭


12月21日,记者从修水县委党史办获悉,该县由个人出资援建的“抗日忠烈亭”已于日前竣工,原湮没在水沟里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及其碑座被正式安放于亭内。
个人出资建造抗战纪念的碑亭
之前湮没在水沟里的抗战纪念碑
修水县党史办主任、县台联会长、县侨联主席龚九森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该县路口乡路口村蛇下源村村民在疏浚水沟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写“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这一发现引起了党史研究人员的重视,并于几天后在水沟下游的沙堆里找到该碑的碑座。
  龚九森介绍,史料记载,1940年7月7日,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修水路口乡隆重召开“路口各界抗战健儿三周年纪念大会”,并在路口集镇立碑,以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
  据党史办研究人员调查,1939年夏至1943年秋,该军驻扎在修水路口乡、白岭镇一带,担负湘鄂赣边通城、通山、修水和平江等地的对日攻防任务,先后发起并赢得第一次至第三次长沙会战外围阻击战的胜利。在修水苦竹岭、南楼岭、七里冲、白沙岭和福寿岭等战斗中,该军1500余名抗战将士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各种原因,这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被拆除后遗存在水沟里。
  修水县台联副会长裴梅龙说:“修水是抗战时期长沙保卫战的重要外围战场,不少军人为国捐躯。前段时间发现湮没在水沟里的纪念碑后,我萌生了重新竖立原碑、并建亭永久保护纪念的想法。”
  于是,裴梅龙个人捐资6.5万元,修建“抗日忠烈亭”,并取运、安放纪念碑。修水县侨联副主席冷新启也捐资1.5万元,绿化纪念亭周边环境。竣工后,高龄书法家景光中还为该亭题写了亭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省内,个人捐资援建抗日纪念设施的情况较为少见。
  (文中图片由修水县委党史办提供)(记者周学军)

政府应该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