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全国近百名学者祭奠王阳明,绍兴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2016年4月22至23日,“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成立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近百名中国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中华孔子学会是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由教育部主管,以研究孔子、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该学会和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同为三大国家级儒学组织。
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存山发表致辞。
在开幕式上,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李存山首先致嘉宾辞。他代表中华孔子学会,对阳明学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认为阳明学是明代及以后儒家思想的主流之一,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力量之一,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并且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充分的价值。而浙江是阳明学研究的重镇,阳明学研究会的成立对浙江阳明学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闭幕式上,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学智宣布“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正式成立,浙江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董平担任“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会长在作大会总结时指出,在接下来的阳明学研究中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阳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二、实现阳明学的真正转换,熔铸阳明学与朱子学,消除门户之见;三、传达阳明学的本来面目,警惕阳明学在社会传播中的神秘化倾向;四、将阳明学研究与先秦哲学研究联系起来,保持中华文明传统的统一性与连贯性。最后,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李存山宣布此次会议圆满闭幕。
4月24日,参会人员前往绍兴阳明墓,举行了隆重的阳明先生祭奠仪式。

我偶像。。。。。。。。。。。。。确实不错的,
不过人是江西人,好像,葬在我们绍兴

还好意思说是自己偶像?连王阳明是哪里人都不知道。

人家有研究,绍兴没好好挖掘

班门弄斧啊,在绍兴论坛还说王阳明是江西人。太搞笑了。

心学大师王阳明应该属于哪里人?
作者:暮初
王阳明先生的墓位于书法圣地兰亭以南两里许的鲜虾山麓,今绍兴县兰亭镇花街村内。《王文成公全集·年谱》“十一月葬先生于洪溪,洪溪去越城三十里,入兰亭五里,先生亲择也” 。“亲择”就是指王阳明亲自选定他的墓地,但他为何不葬在余姚而选择绍兴,这与其敬仰远祖“书圣”王羲之有关,另一方面是将自己的墓地选择与父母的墓相近(王华,明成化辛丑状元,王阳明的父亲。《越中杂识》载:“明吏部尚书王华墓在府城西南十五里二十二都徐山”。)是出于孝的目的。兰亭是当年王羲之生活过的地方,也是王阳明晚年生活过的地方。
王阳明一直自称余姚人,但一些文人硬是把他当作今天意义上的绍兴人,理由是当时(明代)余姚县属于绍兴府,也就是说余姚属于“八越”之一,他的父亲王华又还籍于山阴(现属绍兴)。据此,现今的绍兴市政府也把王阳明列入绍兴名人录(见绍兴市政府网站),这就贻笑大方了。不论现在的绍兴与明代的绍兴是否是一回事,就算王华和王阳明父子移居绍兴,在古代三代归属的规矩仍算是客居,无法改变祖籍。
现代的绍兴人想进一步弘扬王阳明思想这一点值得称赞,但把王阳明局限在绍兴就太小家子气了,更不能将王阳明拉到绍兴去充什么门面。你让王阳明曾经悟道的贵州龙场怎么想?让王阳明小时曾经格过竹子的北京怎么想?让王阳明众多讲学过的地方怎么想?
当然,也不是把王阳明拉到绍兴,就大大削弱了余姚文化的份量,余姚文化本来就是输出型的。一些文人从没有想到余姚的文化传自舜帝(王阳明的心学就源自于舜所传授的十六字心诀--笔者注),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号称“文献名邦”。王阳明是余姚人的杰出代表不假,但并不能说以王阳明一人之力就足以代表整个余姚文化。
把王阳明算到什么地方都无损于余姚的文化整体形象。何况,王阳明的成就也不是余姚一个小地方所能成就的,他与余姚的许多杰出人物一样,成就与学问是在不断的外出求学、事业挫折以及生活磨难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不断博采众长、吸收先进理念,最终达到辉煌成就的。明代史学家郭子章称,“海内谈圣学,半宗余姚。余姚之学,成于龙场”。也就是说,王阳明是不是属于余姚,或者是不是属于绍兴,是不是属于宁波,余姚人并不关心,重要的是王阳明属于中国。正如明末余姚贤人黄宗羲在《余姚县重修儒学记》中说:“阳明非姚江所得而私也,天下皆学阳明之学,志阳明之?志”。既然阳明先生自称余姚人,就要尊重本人的意愿,何必违先人意愿?一些人要把余姚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宗,余姚人也实在没有反对的必要,有许多人崇拜总比少数人崇拜要好些。
顺便要指出的是,余姚文化从不依附于山阴、会稽(今属绍兴市),就象现在余姚文化并不属于宁波一样(宁波并不属于“八越之一”,也就是在宋建炎五年以后宁波人与“越”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余姚的文人从古至今就一直放眼于天下(中国),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余姚范围内。而且,一个地方的文化有着历史的脉络和自我传承,并不随着行政区划的划分而有所改变。文化实在不是可随意分割的蛋糕,任由别人划来划去。其实,乡音就是最好的明证,因为乡音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标签,可见微知著。
或许因余姚人有了许多很牛的祖先,让许多别的地方的人听起来就心生酸楚。其实大可不必,余姚人并没有太把老祖宗当一回事。余姚人在介绍自己时,经常照直声称自己是余姚人,这是一个大实话,并无半毫炫耀之意。一是标明出身之地的地理方位,二是从儒教礼义而言,是尊三代之内的祖宗或者说是不忘祖宗。想必王阳明当初自称余姚人也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刻意要突出余姚的意思。但是,从古至今,余姚人的自我介绍在旁人听来,好象要炫耀什么似的。可见余姚人有一大帮成名的祖先在前,实在也是一个负担。如余秋雨先生自称余姚人,别人还以为他要攀附什么似的。照此说来,介绍故乡也得躲躲闪闪,真是岂有此理。现在居然也有人抢余秋雨的出身地,弄得余先生余姚人也做不成了。不仅如此,还给他修了“故居”,问题是余先生还健在,所以不免好笑。而且,抢夺文化名人这一行为本身就是没有文化的表现,所以有点不伦不类。
余姚就是余姚,从秦代建县起就是如此。虽然有过一段并入“句章”的历史,但百姓的心中仍是余姚。至少早在秦三十七年(前210年)建余姚县的时候,既没有绍兴(始于南宋)的名称,也没有宁波(始于明代)的名称,余姚文化实在没有义务去充当别人的门面。余姚也从不拉别人的先人来充门面,因为余姚名人实在多得数也数不过来。余姚的文化厚重感,一直让余姚的子孙们都有着愧对祖先的负疚感。余姚人巴不得让这些成名的祖先们成为别人的祖先,从而可减轻一点愧疚感。
余姚明末贤人朱舜水先生说过,“人贵自立,不必攀附紫阳也”,这句话说得真好。朱舜水生前对自己有个评价:““仆事事不如人,独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似可无愧于古先圣贤万分之一”。
王阳明先生早就说过,“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学〉问》)。不知道一些无聊的绍兴人和宁波人听了有什么感觉?

现在的绍兴只认”钱和权“,其他都是浮云,没人鸟的!

你从哪得出阳明公是江西人这个概念?

宁可祭祀虚幻的大禹,也不可祭祀他

宁波人会说王阳明是宁波的,还说河姆渡文化是宁波的。

人家大禹是帝皇级人物,王阳明算什么

一家之见,王与宁波啥关系都没有,不信不百度,一个信息都不会有的,争议是绍兴还是余姚,其实都可以,毕竟那时候余姚是绍兴的,那时候放小了在绍兴境内,8越之人各称县名,绍兴城内人也说会稽或山阴,不然徐文长不会说自己是山阴人,鲁迅说是会稽人,但是对外,都说是绍兴,包括那时候的诸暨,余姚,绍兴是大名,不过现在把地名变小了,绍兴仅仅指代柯桥,越城,二区罢了,明朝绍兴就是8越。至于文中拿余姚名称比绍兴简直牵强附会,绍兴之前是山阴,会稽,历史煊赫,他为何不提?

已经算是宁波的了,绍兴还抢啥呢,肛不过

作者可能是拿余姚地名比绍兴早来断定的吧?

政府也难做啊,祭了大禹被骂,不祭王明阳也被骂

只能说小县市的思想在浙江根深蒂固啊。明明就是府州的属县,却一定要搬弄些文字,搞什么诸暨人不是绍兴人,或者上虞人不是绍兴人之类的说辞出来

搞笑为什么要有反应,组织者沒有存在感了,

这坟好霸气!毛爷爷都没有啊~

是的,但是这有什么意义?中国以前难道叫中国?还不是朝代名,那就可以说李白不是中国人啦?唐人?

这篇文章,唯一可以证明的是作者是余姚人。。。

中国人民离老马故乡那么远还在搞马克思主义呢,是哪里人重要吗?是不是每天德国人都得来插一脚中国建设才叫重视名人呢?

纪念汉奸鲁迅到很卖力

谁江西人!?

绍兴人不怎么重视基础研究,认为哪个东西没多少直接的生产力。绍兴人喜欢做立竿见影的东西。

??你这也

绍兴人没有真正认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