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城市花园现代“黄道婆”--99岁还一针一线给曾孙做棉袄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棉神,被后人当作布业的始祖。在柯桥城市花园,有一个现代“黄道婆”,名叫沈茶珍,和纺织业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99岁高龄的她,还在一针一线给曾孙做棉袄。
走进沈老太太的家,看见沈老太太正坐在房间靠窗的太师椅上,戴着老花眼镜,一针一针地缝衣服。
“小的孙媳妇马上要生哉,我给我曾孙子衣裳做两件。”沈老太太耳聪目明,见到记者,她停下针线,提起一件精美的小棉袄,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她小孙子蒋磊的丈母娘说,女裁缝叫不到,于是她就自告奋勇地说,曾孙子的衣服由她来做。
沈老太太这一说,她小儿媳及其亲家们可开心啦,大家说,老人家身体健朗,“手法好”,能亲自给晚辈做衣裳,是晚辈的福气,最好不过了。于是,大家全家总动员,又是买面料,又是买棉花,沈老太太则亲自裁剪,亲自缝制。
虽然沈老太太有99岁高龄,但是动作挺利落。做一件棉衣,快则半天,慢则也不过一天。半个月来,5件棉袄、5条棉裤和一件夹袄便做好了,小儿媳妇开开心心地拿走了。
沈老太太老家在华舍,如今住在城市花园大儿子家。大儿子蒋兆兆介绍,老太太年轻时就喜欢做衣服,技术特别好,还在20多岁时,用尺子在面料上比划着,三下两下就裁剪出一套新衣裳。过门后,上至公婆、下到儿孙的衣服,都是老太太亲自做的。尤其是解放前,面料没有现在多,老太太买来棉花,用纺线车纺成纱线,再在脚踏织布机上织成布匹。有时候还常常手脚并用,双脚踏织机,双手纳鞋底。然后再给白坯布上浆、染色,做成面料。面料卖掉的钱,给阿公买旱烟,给阿婆买猪头肉。多出来的布,再裁裁剪剪,给全家人缝制各式各样的衣裳。
老太太膝下有4个儿女,孙辈有7人,曾孙辈已有4人,三代人小时候的衣服,都是老太太一手做的。即使如今90多岁,她身上穿的毛衣,也全是自己打的,去年,她还用毛线为小孩子们织了60双袜子。
“她喜欢活动活动手脚,给孩子们做衣服很开心,孩子们穿着老太太亲手做的衣裳,也感到很舒适、温暖。”蒋兆兆说,家有老人是个宝,孩子们各自家庭条件都不错,并不是买不起新衣裳,而是家里人都很敬重老太太、顺着老太太。
邻居都知道沈老太太会做衣服,有时候,一些女邻居还会带着问题来请教,沈老太太也很乐意,手把手教她们怎么裁剪,把知道的全告诉大家。

耳聪目明,羡慕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啊 羡慕

和和乐乐 这样真好

90多岁还能手工缝制衣服,很了不起。说她有福不如说其后辈真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