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长大了,便觉得年味儿越来越乏了,其实年味儿一直都在。
到底什么是年味儿?
陪着家人吃上一餐热乎的团圆饭,就是年味儿;
走亲访友送上新年的祝福与期许,就是年味儿;
推掉些应酬和父母唠唠家长里短,就是年味儿;
家人齐齐整整聚一起拍张全家福,就是年味儿;
而我理解的绍兴年味儿,就是在老城的某个角落,晒个太阳,发个呆。感受这个城市的浸润,还有那些风土人情。
如果你不喜嘈杂与拥仄,又想体验过年的感觉,萧山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萧山街上多是本地人,显少外地游客。既然不及鲁迅故里名声在外,自然也少了游人如织的烦恼。
灯笼、中国结、对联、万年历、气球、福字,各种过年的元素,让这条老街显得分外的喜庆,也多了点生气。仿佛一个待嫁的新娘,羞羞答答,又掩不住嘴角眉间的喜悦。
地道的绍兴人都知道,萧山街是“婚庆一条街”,什么喜糖、西饼、以及婚庆嫁娶的物品,这里都有。小编到的时候,发现喜糖铺子里很多人在挑选喜糖、询问价格。看来2016又是一个结婚大年。
桥上一家卖酒的店铺,各式各样的白酒、红酒、绍兴酒,铺了慢慢一条街,仿佛空气中都是一股醉人的酒香。有人说绍兴人喜酒,饭前来上一盅绍兴酒,似乎整个人都爽利起来,而鼎鼎有名的女儿红,也成了绍兴的“金字招牌”。所以,说绍兴是被酒泡着的,大概也不为过。
各式各样的红枣、花生、核桃、木耳,要挑选年货的,这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板也都是极其大方的,但凡有人问价,就会和颜悦色地让顾客自行品尝,以便在对比后选到称心如意的年货。
小编以为,萧山街上只有店铺,没料想也有人家。屋子的主人进进出出好几次,却没有在招揽客人。但看到这些传统的老活儿技,还是忍不住拍了几张。筅帚、笤帚、竹篮、斗笠、簸箕。在绍兴,这样的纯手艺人是越来越少了。虽然技术发展,工业化、机器化普及,但这种纯手艺的东西是无法代替的。
都说绍兴有“三乌”:乌篷船、乌毡帽、梅干菜。在很多景点,乌毡帽是作为绍兴纪念品在卖的。而乌毡帽于绍兴本地人而言,不过只是御寒的工具。在绍兴,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头儿,或者是船工,都会戴着乌毡帽。而看到这样的老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亲切。
还是一家小店,小编是昨天去的萧山街,太阳正好。女主人悠闲的在门口绣着十字绣,男主人则负责招揽客人。这样慵懒自得的生活,恐怕也只能在老街寻味到了。
逛完老街出来的时候,看到一个三轮车上支起的酱鸭摊,油腻腻的酱鸭在阳光下显得更加肥腻。摊子就这样支着,摊主却不知去向。酱鸭,恐怕是绍兴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上几只,等到年夜饭的时候,端上餐桌,大快朵颐。
最后一张照片,留给了这只小狗。主人家显然是忙于生意没工夫照顾它,只能栓个绳子,备点粮食,让它自处。小狗到也是乖巧,客人路过,没有大声犬吠,摇头摆尾很是友善,看来主人家平时教导有方。
出了萧山街,回头望了望。这样的绍兴老街,恐怕是不少。其实年味儿一直都在,只需你静下心来感受。
LZ辛苦了。
何谓“老街”?其实除了人有60--70那样的老,其他天、地、街道、背后的河道、房子、树木,眼睛看见的东西,大多只有20几年,甚至更少,惟小江桥是老的,其他统统改造过了的,蓝天经过这些年的改造也变成朦胧状态了。
不是过年,平时也差不多。
我也有同感
相对来讲更加热闹!
安昌古镇的年味才浓
相比前几年冷清多了
不错,好去处
去杭州河坊街逛逛吧那条街的确很不错的
也变了!
说起来好久没去了
每年元宵节都 会去逛逛,古街,老街,挺不错!以前呆过一段时间,也有感情了!
游玩书圣故里还是可以的,有绍兴古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