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组建志愿团队教会老人用电脑

90后大学生组建志愿团队教老人用手机、平谷村民寒冬里勇救落水者……今天起,本报将带您认识10位北京市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就在我们身边的“模范”,用美德诠释榜样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善行无疆。
北京市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张佳鑫,男,汉族,199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佳鑫曾荣获“2014北京榜样”、2017年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90后”的大学生,却是老年人的好朋友、小老师。2011年,张佳鑫召集了13位同学,决定成立公益服务团队,他们将“为老年人做科普活动”作为活动核心,把团队取名为“夕阳再晨”。6年来,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佳鑫创建的“夕阳再晨”项目团队累计服务近65000小时,开发助老教学套餐超过37.8万字、1036页。为更好帮助老人融入科技生活,团队的年轻人深入各社区进行调研,了解老人们的喜好,为社区的老人量身订制了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教老人用数码相机拍照、用u盘并下载音乐、在atm机取款、网上预约挂号和缴纳水电费……
一次进社区上课,张佳鑫教老人们如何视频聊天。讲着讲着,坐在角落的一位老人突然哭了起来。老人说,坐在旁边的志愿者,长得太像好几年没见面的孙子了。再次见面时,老人兴奋地告诉张佳鑫,多亏有志愿者教,那节课学会视频聊天后,她终于与人在国外的孙子通过视频“见”了一面。
考虑到高校公益活动的资源瓶颈问题,张佳鑫利用夕阳再晨的成功经验,建立了“高校正能量联盟”,协助政府做过多项文明创建工作,也帮各公益组织牵线搭桥,为优秀团队提供社会企业孵化、跨界资源筹措、融资等服务。
截至目前,联盟已覆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27个省市的102所高校公益团体。高校正能量联盟公益项目在全国“创青春”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在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注册为“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