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教鞭和牧人


教鞭和牧人
高树德
一日,一位王姓的小学同学约见,三十多年未曾谋面。王同学的模样大体轮廓还残留着少年时的踪影。他在社会上闯荡,见过世面,人很健谈,没有间隔几十载的陌生。谈起同学甲乙丙丁,天南海北犄角旮旯,我脑子里全无印象。相比较我却拘谨,他滔滔而言,跟着他言语的信号,我努力搜寻沉淀的记忆,未能激活鲜活的画面,末了,我尴尬地说,见面也许能认识。
倒是王同学少时的情态记忆犹新。这缘于一根我俩共同承受而折为两段的教鞭。那是小学三年级也许是二年级。一个下午,坐东向西的教室,我们的老师,罚我俩站在讲台前,进行教育,原因是作业没做完,班里几十号学生几十双眼睛盯着我们。斜射而进的阳光很好,穿过玻璃,教室内亮堂堂的。老师拿一根大拇指粗的木棍,急风暴雨般居高临下,先打王同学的小脑袋,继尔,击打我的天灵盖。教鞭的翻飞如意的起落,加杂着老师的怒目利舌稍不停息。成年的我,每忆起此幕,想佛家的棒喝,棒不是棍,若是棍,肯定比曰教鞭的玩意粗得多,教鞭是无法比拟的,老师的怒斥比高僧的大喝要繁杂的多。若不是教鞭不幸在我天灵盖断然成节,此番教训无法终止。对于愚钝的学生,棒喝鞭击,也无法顿悟的,关键是无慧根可言。
基于共同的遭际,王同学也是感慨不已。
也许是减轻自己的羞侮感,教鞭折成两节,我归之于两点,一是木质不坚,可能是杨木的,二是王同学脑袋比我的硬,已经被反作用力抗击的不结实了。所以,才折到我的头顶。这是当时的想法,几十年后仍然这样想,面对王同学我无法说出这个隐藏的几十年的想法。五十步和百步的心态。
挨打的原因是作业没完成。王同学补充没完成作业,是我们钻防空洞去了。这个我记不清了。那时每个教室后边都有通向地下的洞口,洞口,棚着破桌面。钻防空洞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不知现在的学校还用不用教鞭?
王同学说见了揍我们的老师,几十年间,仍然是毕恭毕敬,很有礼貌。老师说,多少学生见了她不朝理她。王同学说的客气,没有老师的一顿教鞭,我们哪能有今天。这话是面对老师时说的。和他对坐,我想是绵里藏着针的。
师者如父如母,父母对待子女若如仇敌,那怎能一味抱怨学生见老师不恭敬呢?
我是未被教鞭教育好的,王同学也未必被教育好。很熟络的样子,我也不便问他这几十年间干什么工作。好的是他不打自招,干的发财活全是与政策打擦边球,钻空子。有一件包荒山,放羊。讲了许多专业放羊牧羊的经验和行话。
他说,放羊的当官的和管人是一样的活。
唔,我想起羊倌这个词。官是管人的,官旁边站个人,就成了管羊的官了。
官和民的关系,皇帝老儿是再清楚不过的。曰民为子,要爱民如子;地方官,称父母官,天下百姓,皆为子民。这大概都源于老吾老,幼吾幼天真的想法。宰民的帝王以此蛊惑平头百姓罢了。倒是以牧为官名,说得直白。州官管理地方事务,替东家放牧百姓,百姓是皇家的牛羊,是皇家的财富,州官当然是官,于是就称牧守,牧伯、牧宰什么的。
《三国志》刘焉传里记载:“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这牧伯一词,是汉代以后州郡长官的尊称。
好的牧官,放牧百姓,百姓如畜牲,吃得好睡得好,该长膘长膘,该长肉长肉,该长皮的长皮,该长毛的长毛,该出力的出力,该流汗的流汗,待到草黄膘肥,自是皇家受益。这样的牧守才是合格的牧人。割剥羊皮,众畜羸弱,搞得鸡飞狗跳,狼奔豕突,不等东家收获,天下沸腾。如此牧守,无才无德,难胜牧民之责。
放牧羊的羊倌,放牧牛的牛倌,放牧猪的猪倌,手里都握一根鞭子或铲子,用来管理镇压牲畜。我的老师手里有根教鞭,用来教育鞭策作学生的我们。而牧守州郡的长官们,手里的鞭子或铲子,那是国家机器,是狗头铡什么的。
百姓是四野的牲畜,放羊人说,你是我的儿女,我是你们的父母,试想,父母怎么能生出牲畜呢?牧人说,你们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儿子,试想,这世上有儿子挥着鞭子驱赶父母的道理吗?
不知道孔老夫子当时有无弟子不朝理的失落感没有,弟子三千,在今天看来也不是个大数,如今从教几十年的老师,弟子三千者多的是。暂且不论这个,孔先生提倡一个仁字,仁,我们学到的其本意该是:爱人。
爱人,不是爱畜;爱人,不可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