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东关玉石村——彭家堰村变成了工程车和黑面包车的“停车场、 ..


绍兴市上虞区东关高速出口的立交桥,位于104国道上,而桥下也正是彭家堰村村民居住区。
该立交桥较大,有四车道,是连着是上虞和绍兴的重要通道,在大立交桥与村民的住房之间仅设有一条单车到宽的辅道,宽约3米。
多年前,桥洞下面原先搭建了很多村民的库房,后因为新农村建设,出于环保和美观的原因,由村里组织,将80%的库房拆除,并在桥洞内浇了水泥地,一部分做为村民的跳舞场地,另一部用于村民私家车的停车场。这本是件利民、便民的服务,但事实却令村民大失所望,甚至给村民的人生安全造成了威胁。
起先,桥洞下面堆放过大量塑料废品和十几个柴油桶,也正是这些东西,引发了多年前,正月28半夜里的一场熊熊烈火。那夜大火烧了近“50长米的桥洞,至今桥洞顶上还留有火灾的痕迹。庆幸村民的及时发现,叫醒了附近沉睡中的人家,紧急疏散了附近居住的村民,并且3辆消防车及时赶到,在火势蔓延至柴油桶堆前将其紧急阻退,才没有酿成滔天大祸。于是,桥洞下面的塑料废品和柴油桶等堆积物才被搬掉。
但安全隐患却并未因此解除。
每到鸭毛、鹅毛收集的季节,桥洞下便凉满了这些毛,臭气熏天,风一吹,路上尽是羽毛在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羽毛对儿童呼吸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羽毛是可燃物,每当想起多年前的那场火灾,都会感到后怕。
羽毛收集的时节毕竟短暂,然而每天都在影响着村民的却是十几辆的大货车和几辆黑面包车。
前面说过了,因为新农村建设,出于”环保和美观“的原因,由村里组织,在桥洞内浇了水泥地,一部分做为村民的跳舞场地,另一部用于村民私家车的停车场。但这件事情却只做到了一半。
大桥下那条窄窄的辅道宽约3米,长约200米,路的尽头是高速公路。前半段100米的路程,是50%的村民的必经之地,也是村委主任、书记、妇女主任等村干部的必经之地,跳舞场地在水泥地正式使用的第二天便同时开放了,这段路程中的桥洞下面,也整齐地停着村民的私家车。
而后端半100的路程,则是二组村民的必经之地,很遗憾,没有村委干部跟他们每天一起走这段路。这段路的桥洞下面,常年停放着很多卡车,有外来途径的卡车,也有很多工程车辆,包括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和水泥车!!(这大概跟村里有包工头也有关系)这是它们的停车场,大卡车每天都在这条宽仅3米的窄窄的辅道上进出。也有些时候,卡车会停放在桥洞下一、两个月,有些会进行维修、伴着浓浓的汽油味,有些则长期停放着,不知是不是已经坏损。而村里的妇女甚至每天早上和每晚上都在这条路上散步、锻炼身体,因为她们没有其他的场所可以用来散步了!!!
不仅如此,这里也变成了黑面包车中途接送外来务工人员的停车休息站。这里应该是黑面包车的中转站,一般性,一辆面包车内要挤十几个人。司机通常会在下午的时候开着严重超载的车子,把车停在里面的桥洞里,车上陆陆续续下来很多人,一两个小时以后,车子又开走了。在这段时间里,车上下来的有些人会躲到辅道边上的村民家门口晒晒太阳,也有人会去要点水喝,常年如此。也是在这个地方,村里的孩子会在这里玩耍,有些是上小学的,而有些才刚刚上幼儿园。我不想影射什么,但相信每个人都会因为孩子,而在治安问题上变得敏感。
除了这些,里面的桥洞下依旧堆放着很多废品和垃圾,在桥洞和高速公路之间的“隔音墙”也因为G20的结束而建了一半停工了,就差二十几块砖瓦而已了,有村民说,高矮不一的墙,好像破损的长城,实则可笑又可悲!!
因此,在这截100米的路上,每到晚上,都是这样矛盾的景观:桥洞下停满了大大小小卡车、面包车,露天辅道上停满了私家车,村里的妇女在这里结伴散步、孩子们在她们后面打打闹闹,风从建了一半的围墙里吹来,伴着砂石,高速路上车来车往的声响也已经习惯了。
村民们曾多次去村委反映此事,希望可以建立限高杆、限宽带,管理里面的治安和卫生。但几年了,村委干部都对其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导致事情始终不了了之,而且情况愈演愈烈。
居住在辅道边上的村民曾经为了安全和卫生,曾在家门口额外设立过一面墙,也因“影响美观”被强迫拆除。
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村书记、主任等村干部家附近的环境,河道干净、道路整洁、活动设施齐全,更不会工程卡车、黑面包停放了。这些都是另一半村民求之而不得。
虽然后半截路上不是村干部的必经之路,但求为了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和村里治安问题,请凭良心解决这些问题!
不要做沾着茅坑不拉屎、金银财宝却都往自己口袋里塞的渣干部。
绝无半句虚假,请大家帮忙顶上去!

的确很乱,改整治一下,这变成私人停车场了。

没地停车是苦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