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2017年上半年,我市金融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稳信贷、扩直融、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传导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支持服务黄冈“双强双兴”发展战略、提质增效“四大行动”和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和促进了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为我市经济企稳回升营造了较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6月末,我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12亿元和1341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337亿元和1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5.8%,存贷款增量增幅保持在全省各市州前列。
金融运行概况
(一)贷款投放“创新高”。从增速上看,同比增长15.8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77个百分点。从增量上看,新增贷款180亿元,超去年全年。增量、增速在全省各市州(不含武汉市,下同)均排第2位。从存贷比看,余额存贷比45.24%,比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13和2.33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53.49%,比同期高出9.31个百分点。
(二)存款总量“跨大关”。6月末,全市存款余额达3011.7亿元,跨过三千亿大关,同比增长11.63%,比年初增加337.36亿元。存款增量全省市州排第三,增速排第五。分季度看,1季度春节吸储旺季,存款净增318亿元,为我市存款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协议履约“超进度”。“早春行”效应持续释放,截至6月末,“早春行”签约履约金额达318亿元,综合到位率为61.4%,超序时进度11.4个百分点。
(四)信贷支撑“稳增长”。各金融机构结合黄冈实际,因地施策,不断加大信贷创新产品,持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县域信贷投放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6月末县域贷款净增140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增长16.3%,高于全市贷款增速0.45个百分点。
(五)深化改革“补短板”。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补短板”力度,制定实施《金融支持黄冈大别山扶贫开发“2017突破年”行动方案》《金融支持黄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20.5亿元,比年初净增66.6亿元,占半年一般性贷款净增额的52.7%;扶贫小额信贷余额突破15亿元,综合覆盖率超过60%,较好地支持服务了建档立卡人口增收脱贫;金融机构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全力保障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资金需求,信贷投放进一步向园区倾斜,上半年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净增70亿元,同比多增10亿元。
(六)着力聚焦“去库存”。6月末,全市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新增15.21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新增贷款的106.7%,同比多增6亿元;个人购房贷款新增44.96亿元,同比多增16.49亿元。“去库存”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七)服务实体“降成本”。自2014年末以来,人民银行已连续六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降至4.35%。市人行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6月末,全市企业存量贷款利率为5.51%,比上年末下降4个基点。在为企业减轻成本负担的同时,银行利润空间大幅压缩。
下半年工作措施和建议
结合黄冈实际,下半年,我市金融工作应围绕“总量支撑、结构优化、成本下降、质效提升、风险可控”五个方面精准发力,支持服务黄冈“双强双兴”发展战略、提质增效“四大行动”和精准脱贫攻坚战。
信贷稳增,总量支撑。一是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整合地方财政各类补短板资金,通过完善担保体系和贴息、风险补偿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辖内实体经济,引导和激励信贷投入。二是金融机构要把握好宏观经济的态势、把握好货币政策的走向、把握好黄冈经济发展的态势,积极跟进大别山金融工程规划,跟进黄冈社会发展的战略和要求,认真落实黄冈金融业“十三五”规划;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要求,主动对接省政府“十大工程”、市政府“双百工程”,引导银行平稳放贷,优化信贷增量。要按照生产活动周期,把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增强信贷投放的稳定性和均衡性。确保全市各项贷款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贷存比提高1个百分点。
强实抑虚,优化结构。一是要优化社会融资结构。要丰富融资渠道,千方百计支持挂牌上市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投贷联动与银保合作优势,为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要多样化融资方式,创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支持企业债券融资。二是要强实抑虚,优化信贷投入结构。人民银行要继续积极组织开展多频次、小范围的银企对接会、小微企业融资园区行等活动。各金融机构要转变单靠业务规模扩张的思路,把更多的功夫用在提升资产质量、挖掘服务潜力、创新实体经济支持等方面。要把加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支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挑战,确保制造业贷款企稳回升。三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产品和服务,重点推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两权抵押贷款、出口退税贷等业务,缓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难题。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占全部贷款客户数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占全部小微企业融资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四是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继续贯彻落实《金融支持黄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以绿色信贷、突破绿色债券为重点,促进绿色金融做实做细,支持服务黄冈大别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五是加大金融精准扶贫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精准扶贫投入,力争考核达标,扶贫尽责,确保红安、英山在全省各县市率先第一批脱贫,2018年全市在全省各市州率先脱贫。
共同发力,降低成本。一是灵活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等低成本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有效降低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二是充分运用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利率上浮幅度。三是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纳税信用贷”等创新,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协同相关部门加大对金融机构服务收费和不规范展业行为的检查处罚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切实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五是建议政府创新改进支农支小财政资金运用,完善增信、补贴机制,进一步发挥其对金融资源的杠杆作用。
创新服务,提升质效。金融部门要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优惠政策、争取配套资金、争取信贷规模,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牵引效应和驱动作用。要确保重点工业企业、增产增效趋势明显企业、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服务民生小微企业等及时得到足额信贷支持;加大对全局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有创新驱动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建设力度;加大A级以上信用企业的培植力度,完善低等级信用企业信用增级机制,不断增加合格融资企业数量。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培植、巩固和发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区域经济的优势和特色。
优化生态,防范风险。要更加注重平衡好稳增长与抑制高杠杆、防控资产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积累的关系。要加强资产管理,转变单靠业务规模扩张的思路,把更多的功夫用在提升资产质量、挖掘服务潜力、创新实体经济支持等方面。建议地方政府继续提供过桥、续贷资金,帮助企业缓解临时性资金困难,缓释不良资产上升压力。继续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建立企业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制度,坚决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