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跨越|诗人艾青深爱着的这片土地


小小的村落里
村民生活稀疏平常
实在很难构想出
一个个多情多才的灵魂
会在这里诞生
风启繁尘往事掀
轻轻推开古朴的木门
那段流淌着诗意的
时光倾泻
拾步而入
一起来看看
名人故居,与古村落……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艾青故居介绍
艾青,现代著名诗人。故居在金华傅村镇畈田蒋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多平方,一座封闭式院落的楼房。艾青,原名:蒋正涵。1910年3月生于西厢房,因难产,不受父母喜欢,由邻村贫妇大堰河抚养,5岁时才回自己的家,但他不适应家里的生活。1933年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引起轰动。
畈田蒋村与艾青故居
故居的面貌与内部陈设
艾青生平事迹陈列室,著作、图片
有评论认为“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刻骨铭心,热情似火的真情。艾青的一生经历了坎坷、磨难与痛苦,是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缩影。
点击视频
查看央广记者雅雯、晓露采访原金华市文联主席王晓明
介绍艾青诗作的乡土情结
人才辈出的金华还孕育出了戏剧家李渔,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历史学家吴晗等一批历史名人,从他们的诸多作品中都不难发现家乡的元素,不忘初心,而如今他们的故居也都保存完好,以供后人瞻仰学习。
金华城
以淳朴的乡土情愫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培养出一位位文化名人
这一方水土
又因为多了一位位诗人、艺术家
又拥有了更多的灵动……
点击视频
查看央广记者晓露采访金华市山头下村村委主任沈锦禄
了解山头下村的建筑特点
山头下村——袖珍古城
文化名人故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
代表着文化教育最高的高峰和成就
承载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内容
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
一同品味……
更多精彩请关注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华夏之声、香港之声
金华市委宣传部
金华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记者站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
联合直播的《城市新跨越》
浙中崛起活力金华
11月16日下午4点
我们不见不散!
-END-

谁还有高瑛签名书

我也有。高瑛签名的
诗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