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墓前只有四个,少的那个人去哪里了?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在1142年1月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下令处死,忠贞不渝的岳飞最终被斩首在狱中,岳飞死前只留下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庙前有五个铁人跪着,岳飞墓前只有四个,少的那个人去哪里了?
岳飞惨死在狱中之后,尸体被当时在狱中担任狱卒的魁顺,连夜偷偷的背出了城外,掩埋在了九曲从祠的旁边,直到魁顺临死之前才告诉了儿子真像。
魁顺非常崇拜和敬重岳飞,至于他为什么把岳飞背出城外,可能得到消息有人要对岳飞的尸体不敬吧,一直到了宋孝宗的时候,岳飞案得到了平反,魁顺儿子才把埋葬岳飞的地方告诉了官府,之后岳飞的遗骨才迁葬到了杭州西湖边上。
岳飞的遗骨埋葬在西湖之后,在宋、元两朝墓前是没有铁人的,当时宋朝秦桧后人还在朝中当官,后来秦钜还是著名抗金名将,元朝更不用说了。
岳飞庙前有五个铁人跪着,岳飞墓前只有四个,少的那个人去哪里了?
一直到了明朝正德年间,一位非常崇拜岳飞的都指挥使李隆,在岳飞墓前建造了三个跪着的铜人秦桧夫妇和万俟卨(mò qí xiè),从此就开始了秦桧等人的跪拜史,但是由于人们特别痛恨秦桧等人,铜像没多久就被打坏了。
人们对秦桧等人非常痛恨当然不会去修复他们,一直持续到了万历年间,一位叫做范涞的官员,担任浙江按察副使,来祭拜岳飞的时候,看到铜像的毁坏就又重新修建了一批,因为铜的太容易毁坏了,这次用了生铁做成了四个铁人,又增加了一个张俊(就是宋朝名将张俊)。
岳飞庙前有五个铁人跪着,岳飞墓前只有四个,少的那个人去哪里了?
秦桧夫妇
几年后升为布政使的范涞经过杭州之时又来祭拜岳飞,看到铁人又被打坏了,就自掏腰包又修建了一次,把被打坏的铁人重新补上让他们跪下。
明朝期间又经历一次重铸,之后到了雍正年间,又被打的不像样子,又重铸了一次,在清朝时期这铁人就被重铸六次之多,在此期间,还有一位姓徐的姑娘写了一首对联受到了大家的夸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清朝时期,秦桧后人高中状元,来岳飞墓祭拜的时候都曾感到非常的惭愧,还写了一句“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岳飞庙前有五个铁人跪着,岳飞墓前只有四个,少的那个人去哪里了?
万俟卨和张俊
虽然历经重铸但一直都是四个人,历史上根本没有五个铁人的记载,可惜建国后,岳飞墓竟然被人破坏了,最近一次修铸是1978年,重新铸造了铁人,1979年全面大修之后开放了游览。
岳飞庙和岳母墓到是有五个铁人,除了岳飞墓前那四个人之外,又增加 了一个王俊,王俊是岳飞的部下,因为告状导致岳飞被杀害。
岳飞庙前有五个铁人跪着,岳飞墓前只有四个,少的那个人去哪里了?
岳飞庙前的五个铁人
至于为什么不让赵构跪在岳飞墓前,你们就不要再说了。

这是铜人啊,看起来像是生铁的
岳飞死于木涨,
岳飞有功,木涨就得死?回复二楼
皇帝赵12道金牌都叫不回来,狂妄至极,当今社会灭他九族

我没违抗皇命,岳飞只不过是个连皇帝也没放在眼睛里的保卫科长而已,死得其所。后人谨记

《宋史》中的《岳飞传》,是根据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几十年为他撰写的私传《鄂王行实编年》所改编,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该传记中记载的很多“史实”都已经被考证出是杜撰伪造的,如:绍兴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颖昌大战,岳飞部将王贵在《王贵颖昌捷奏》中说杀敌“五百余人”,而岳珂杜撰为“杀敌五千”,而这实际上就是岳家军对金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而这次战斗中“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里这个“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根本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所谓的“兀术遗桧书”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也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是条孤证,而且也不符合史实,因为跟秦桧订约的是金国主和派大臣挞懒,不是完颜兀术,完颜兀术是死硬主战派,正是他杀了主和的挞懒与南宋重开战端,他绝对不可能无故地遗书秦桧求和。
而所谓“岳飞以五百骑破金兵十万”(其实光看这个数字对比就知道是胡编意淫)的“朱仙镇大捷”,经考证,史学界认为根本不存在,纯属岳珂杜撰出来的,所谓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回师也是戏剧化的描写(见邓广铭《岳飞传》)“岳飞大破拐子马”中的“拐子马”同样是岳珂的胡乱编造。不说当时的女真人没有如此生产能力,更荒唐的是,把几匹马用链子连在一起,马跑起来很容易摔倒,这都是没有骑过马没有军事常识的人的胡乱猜想。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力和速度,把几匹马用链子连在一起,不仅起不到加强攻击力的作用,反而导致速度的下降,这都是不合情理的。
而且岳飞也不是什么百战百胜,如《金史.王伯龙传》中就记载“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金史.完颜昂传》也记载“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东平有兵五千,仓卒出御之。时桑柘方茂,昂使多张旗帜于林间,以为疑兵,自以精兵阵于前。飞不敢动,相持数日而退。”“昂举兵以为声援,飞乃退”。《金史.仆散浑坦传》记载“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拒。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军七百余人,多所俘获。”。《金史.完颜宗秀传》记载“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
而《宋史》站在宋的立场,就一味吹嘘宋军的战绩,败仗隐而不提,这都是中国史家的通病。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岳家军杀敌“数千数万”,甚至“以五百骑兵破金兵十万”,除了伪造之外,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岳家军在大部分战斗中所歼灭的敌人,并不是真正的女真人,而只是“伪齐”政权的“伪军”,以及被金兵抓壮丁来的“签军”,这种“签军”,只是作为一次性使用的炮灰性质的部队,用来在交战时挡在前面消耗对方的箭石,是从汉人老百姓中抓来的壮丁,蒙古人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段。甚至很多都不算是军队,连“签军”的名义都没有,所谓岳家军的赫赫战功很多就是靠杀这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本民族的“签军”和“伪军”建立起来的。大家应该记得,当时“金兵”中有人称岳飞为“岳爷爷”,这些人就是“金军”中的汉人“伪军”、“签军”部队,这是当时汉人的口语。从情理上来说,女真人也根本不可能去称呼异族敌人而且是自己手下败将为“爷爷”。岳飞的性格也不是象大家想象的那样和蔼可亲,他的舅舅就是被他亲手杀掉的,而且是亲手挖出心脏。虽说是他舅舅作乱在前,但是这杀人手段也太残忍了一点。另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先是飞在洪州,与江南兵马钤辖赵秉渊饮,大醉,击秉渊几死”,和别人喝酒,喝醉了就打人,差点把别人打死,可见脾气多恶劣。
岳飞对下属也很苛刻刑峻,他的一个幕僚出于好心为他向上表功,他为了刻意显示自己“无私”,就找借口把别人打了五百鞭子。他手下的士兵仅仅因为拿了别人一缕麻线捆缚马草,就被他小题大做斩了首。这种借别人脑袋来树立自己权威的作法跟曹操的借粮官的人头来稳定人心和割发代首的阴谋手段是性质完全一样的。
岳飞手下部将傅庆,想去投奔南宋另一支军队的首领刘光世,岳飞知道后就杀了傅庆。
岳飞跟同为抗金的友军也经常火并,如刘泾,与岳飞同为统制,有人向岳飞告发,说刘泾阴谋吞并岳飞的军队。岳飞先下手为强,杀了刘泾,吞并了它的军队。
其实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岳飞为了扩充实力是有点不择手段的,岳飞以及他的“岳家军”是很带有点军阀性质的,他的“岳家军”相当于是一只私家军队,如果任由他的势力坐大,很难说他不会演变成唐代的藩镇割据,这也是他受到赵构猜忌,导致被杀的重要原因。
把岳飞拔高到民族英雄的地位,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历朝历代出于政治需要炒作的结果。岳飞的这种情况,跟历史上的另外一个著名将领很相似,那就是关羽,当然关羽并不是被定位为民族英雄来炒作的,而是定位为忠义的化身来炒作的。中国人往往喜欢崇拜那些擅长作秀的明星人物,而记不住真正埋头苦干的英雄。一来中国的历史太漫长,普通人不可能全面详细地去了解历史,造成许多平民百姓对历史的无知,而许多无聊文人就利用这一点,利用人们对那些悲剧人物的同情心理,大肆煽情炒作,把历史的本来面目搅得乌烟瘴气,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再比如说北宋初期的杨业与潘美,其实潘美是抗辽的主将,杨业只是他手下的一员副将,杨业的死也主要不是他的责任,是杨业与监军王先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失误。但是后人为了炒作杨业,居然把潘美丑化成汉奸。同样的,与岳飞同为四大将的张俊,只因为他跟岳飞关系不好,又参与了岳飞一案,后人为了炒作岳飞,就刻意贬低他,不提他作为抗金主将的功绩了。
人们往往认为岳飞如果不死的话,我大宋朝早就收复中原,直捣黄龙,一举灭掉金国了。真的是这样吗?不是,这些都是无知的幻想。岳飞再厉害,他所谓的颖昌大捷等等胜利,能厉害得过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吗?这些都是南方政权抗击北方政权进攻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但是有哪一次,胜利后的南方能够有力量继续进攻消灭北方政权。更不用说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权,从来都是对汉族政权占有军事上的优势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北方政权对南方政权成进攻态势,并数度彻底消灭南方政权,而南方政权从来不能彻底消灭北方政权。即便是汉族政权最强大,游牧民族政权最衰弱的时候也只能将游牧民族驱逐得远一点而已,根本不能消灭他们。他岳飞就能够打破这个历史规律吗?最能够说明这个问题的有以下几个事实,首先他死了之后,南宋并没有因为缺了他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反而继续存在了一百多年。其二,后来虞允文取得的采石矶大捷,被认为是能够媲美赤壁淝水之战的大胜利,但是宋军仍然没有能力继续进攻消灭金国,南方对北方总是处于弱势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其三,后来韩侂胄,张浚等人又相继进行北伐,也以失败告终,结果,南宋为了讨好金国,居然将韩侂胄杀死,将人头送到金国作为讲和的礼物,金国才同意停战议和。简直是莫大的讽刺。而宋朝没有人同情他,今天的人也不会把他当作英雄,因为他失败了,就这么简单。岳飞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他是后来才被吹捧到现在这样的高度的。他的岳家军号称“军纪严明,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但是他在未发迹之前,在宗泽手下任统制时,他带领的军队一样也劫掠百姓。他死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替他说话,相反他的很多同事,属下都附和秦桧构陷他,只有韩世忠出于老交情问了一句而已。这种情况与韩侂胄类似,不同的是他在还没有碰得头破血流之前就及时地死掉了,得以保留了一个较完美的形象,为他后来平反留下了余地。直到他死后几十年,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南宋朝廷又给他平反了,其时主战派又占了上风,为了配合张浚北伐的宣传,给他平反了。但可笑的是,这次北伐又失败了。
南宋时,所谓的“爱国诗人”(就是那种好吹牛皮爱发牢骚又没什么真本事的家伙)多如牛毛,在他们的诗文中,都有大量对南宋将领和军事上的胜利的歌颂和叙述,有对采石矶大捷等战役的叙述,有对张浚韩侂胄等人北伐的叙述,可是几乎很少有人提到过岳飞,特别是那个最著名的辛弃疾,他南归时岳飞已经平反了,按理说他不应该不知道这么一位大明星,但是他的诗歌里面常常都得意忘形地以曹刘孙廉颇自比,吹这个捧那个,就是没听到他提起过岳飞。这说明什么?说明岳飞在他同时代的人中并不被看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武将而已,只是后来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刻意炒作起来的。

分析的比较到位

这样的帖子再多也拆不掉岳飞墓吧。
前几年企图为秦桧翻案的说法都有

以前看到有文章分析说外国想破坏中国,其中一条就是否定英雄人物等等,没有想到,在日照论坛上也能看到。
岳飞应该是不同意军改,皇帝赵构才下旨处死的
按现在的历史观,岳飞属于破坏名族团结那种
而且,好像有新的规定,在文化和影视作品中,不得宣扬历史中原王朝武力或者对历史上边疆群体有侮辱性言辞的,岳飞诗词里充斥着这样的字眼
岳飞死有余辜,害群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