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的理念来源
(一)让幼儿在混龄游戏中获得身心成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不同年龄幼儿在一起游戏,是一种相互学习、指导的过程,是幼儿教幼儿。陶行知从其生活教育论指出:“先过那一种生活的是那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种生活的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或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在游戏中儿童教儿童就是儿童之间的对话,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儿童,有共同的语言,脱离了成人文化的痕迹,在自发、主动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游戏为组织形式,游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感知,在游戏的情境中了解万物。《教育大辞典》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游戏是童年幸福与快乐的砝码,也是儿童成长的阶梯。。台湾学者梁培勇认为现在的儿童玎以游戏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儿童发生问题的比例比以前高。因此预防儿童产生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有更多游戏的机会。
维果斯基则强调“儿童是通过参与比较有知识的人的共同互动,在做中学习的”。在跨年龄的幼儿互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能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支架,这种支架恰好是落在能力较弱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当幼儿通过更专业的同伴协助形成新的结构时,这将带动能力较弱幼儿进步,实现“最近发展区”所达到的水平。与同龄活动相比,在混龄活动中,幼儿有机会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伙伴结成广泛的关系,这就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广泛的互动经验与联系。
作为幼儿游戏新形式的混龄游戏具有游戏的各种特性和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质,它将处于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开展游戏,既使幼儿游戏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又使幼儿在混龄中相互交往、相互合作,能够在一个他们能彼此了解而且分享的水平上进行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丰富的社交策略。因此从这种程度上说,幼儿教育就是游戏教育,混龄教育实质就是混龄游戏教育。
混龄游戏在我国幼儿园已有所开展,在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较为成熟的是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但在活动设计、组织、材料投放、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当前混龄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混龄教育尚处起步阶段,而且各地实施时差异性很大。基于我们的调查研究,当前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存在下列问题。
1.目标设定不够全面
混龄体育活动无论总目标还是具俸活动目标,只关注大带小、而疏忽了小促大的作用。将小龄幼儿放在弱势地位,其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难以体现。究其根源,是教师对混龄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实施混龄活动,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育素养的提高,在专业化方面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2.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混龄教育不仅仅是几个班级的事,应视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它也不是几个班主任随意所为,而是在幼儿园整体教学计划之下的教育行为。由于对混龄教育认识不足,混龄体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执教者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制订学期或学年的混龄体育活动计划,而多是出于短期目的,在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上,表现出散乱和随意。由于计划不周全、准备不充分,教师组织得很吃力,效果却不尽人意,还易遭受家长的误解和埋怨。
3.关注个体差异不够
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游戏中,由于幼儿都是穿插到各个活动中,在不同活动区里游戏,活动区间孩子的流动量也较大,活动区的老师对不是本班的个别幼儿的个体差异难以察觉。例如:个别幼儿的情绪老师难以关注到,就算你关注到了,孩子对你不熟悉,加上还要负责本区活动的指导,安抚孩子的情绪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孩 子的情绪不好,对活动的参与度就不强,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活动的效果。
4.冲突的解决策略不足
发生冲突时,由于孩子们混龄交往能力欠缺,又不懂得如何处理、解决矛盾,容易依赖他人介入,向他人求救,存在着畏惧、逃避心理。幼儿此种畏惧、逃避心理的形成是与他人的心理引导密切相关的。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把握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时机,老师对幼儿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给予及时有效指导,那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飞跃;如果这时候给予的是命令,强行中断正在发生的同伴交往现象,那就使大量的教育机会流失,使孩子养成了畏惧心理。
5.跨度单一,形式单调
混龄体育活动选择的跨度和形式,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应丰富又切实可行。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和不同能力发展的需要。实践中,有些幼儿园过于强调混龄活动的实施难度,而在尝试混龄的跨度、教学形式方面非常单一,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
6.投放的材料的层次性不强
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提高。而老师们在提供的投放材料中层次性不强。例如: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一样的,对年幼些的孩子来说难度高了,对年长的孩子来说又简单了,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教师在投放备种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丰富多彩、新型、趣味等,还要注意能够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补充,提高材料的多样化、层次性使用。
7.沟通欠缺,家园相逆
在国内幼教界普遍实施分龄教育的大环境下,实施混龄教育对于幼儿园来说可谓是新的尝试,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一些幼儿园在尝试开展了一个阶段的大中班的混龄体育活动后,遭到很多家长的反对。中班家长担心自己孩子会受到大班幼儿的欺侮,容易造成孩子的畏缩行为;大班家长则认为大孩子与小龄孩子一起玩,只是有利于小龄孩子的发展,对大孩子没有什么帮助。问题产生的关键在于,幼儿园没有把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时间、形式等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应当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混龄教育不仅有大带小、大帮小的功能,还有小促大、小助大的作用。这样的沟通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会理解和支持的。
(三)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积极尝试
国内在混龄游戏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相当少,因此如何运用混龄游戏促进和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身心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的混龄游戏开展方式是我国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园作为全国幼儿教育最基层的一分子,在混龄教育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以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为依托的区域性主题游戏组织的探索实践,将幼儿游戏这一基本的外在活动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幼儿园自然环境资源结合起来,为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为幼儿教育以及重新审视学前游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虽然现阶段也处在限于某一时段或某一活动采用“大带小”活动方式,但是在“自然·爱,悦,梦想”的办园理念引领下,坚持“培养健康、快乐、创新的孩子”的办园目标,以健康领域为突破口,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户外混龄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健康活动的一个组织形式,它的开展不仅能弥补集体类健康活动整齐划一的不足,还能满足不同幼儿不同能力发展的需要,对幼儿自主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它的目标就要着重于运动兴趣、创新合作、自主发展三维目标。同时要考虑各活动区域空间的划分、区域运动器械的运用、幼儿不同年龄层次的安排等因素。
(一)制定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依据
(1)《纲要》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是制定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必然依据。同时《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在每个子领域下,包含着若干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因此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成为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
(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又一重要依据。将活动的分类目标转化为年龄阶段目标时,应该考虑该年龄段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
(3)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场地规划、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是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一般来说,不同的场她设置,适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同时活动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往往活动的价值(值)也不同。
(4)上次活动的反馈信息是制定下次活动目标的又一重要依据。上次活动的有关信息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活动计划及与活动计划有关的活动目标。
(二)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表述
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表述的特点图示如下(见图3-1):
(1)活动目标的实现是达成年龄目标的必然环节,特别是在混龄活动中。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时,要紧扣年龄目标。
(2)表述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宜采用幼儿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即以幼儿应习得的各种行为来表达活动目标。
(3)活动目标的内容应从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及动作和技能等几个方面全面考虑,体现活动功能的综合性。
三、目标的指向与分类
(一)总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4.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5.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6.理解与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二)子目标
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动作发展: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具有基本的安全只是和自我保护能力
人际交往:1.愿意与人交往;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关心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三)年龄目标
年龄目标具体内容
①子领域:身心状况
子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
4-5岁 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5-6岁 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子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
4-5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2.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3.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5-6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2.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3.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子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4-5岁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2.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3.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
5-6岁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2.天气变化时较少感冒。3.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子目标4: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4-5岁1.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2.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物体。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5.能连续自抛接球。
5-6岁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3.能连续跳绳。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5.能连续拍球。
②子领域:动作发展
子目标1: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4-5岁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4.能快跑20米左右。5.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5-6岁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4.能快跑25米左右。5.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
子目标2: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4-5岁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5-6岁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③子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子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4-5岁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2.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6岁 1.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2.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