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新的络制式的到来,也就预示着新的业务模式的探索,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挑战的来临,其中络安全以及5g费用的将是行业关注的普遍问题。空号检测
5g络安全是首要问题
面对5g络的发展趋势,尤其是5g新业务、新架构、新技术,都会对用户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提出新的挑战。5g安全机制除了要满足基本通信安全,还需要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差异化安全服务,能够适应多种络接入方式及新型络架构,保护用户隐私,并支持提供开放的安全能力。
5g的mbb场景与传统移动互联场景相比,主要区别是为用户提供高速的络速率和高密度的容量,因此将出现数量众多的小站(、)。小站的部署方式、部署条件以及功能都存在灵活多样的特点。传统4g安全机制未考虑此种密集组场景下的安全威胁,因此,除了传统移动互联所存在的安全威胁外,在这种密集组场景下可能会存在小站接入的安全威胁。
针对大规模物联场景方面,预计到2020年联设备达500亿台。终端包括物联终端、rfid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器络关等。由于大部分物联终端具有资源受限、拓扑动态变化、络环境复杂、以数据为中心以及与应用密切相关等特点,与传统的无线络相比,更容易受到威胁和攻击。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有效性,需要在机器通信中引入安全机制。如果每个设备的每条消息都需要单独认证,则络侧安全信令的验证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在传统4g络认证机制中没有考虑到这种海量认证信令的问题,一旦络收到终端信令请求超过了络各项信令资源的处理能力,则会触发信令风暴,导致络服务出现问题,使整个移动通信系统出现故障,进而崩溃。
而在低时延高可靠场景方面,尤其针对车联、远程实时医疗等时延敏感应用,提出了低时延高安全性的需要。在这些场景中,为避免车辆碰撞、手术误操作等事故,要求5g络能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同时提供低至1的时延qs保障。而传统的安全协议如:认证流程、加解密流程等,在设计时未考虑超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场景。这样可能会带来传统的复杂的安全协议算法造成的时延无法满足超低时延的需求。同时,5g中超密集部署技术的应用使单个接入节点覆盖范围很小,当车辆等终端快速移动时,络的移动性管理过程将会非常频繁,为了低时延的目标,安全上下文的移动性管理相关的功能单元和流程需要进行优化。
移动通信费用问题不容忽视
在当前4g已经普及的时代,移动通信费用问题一直困扰行业用户落地应用,尤其是在安防监控领域,24小时不间断视频输出,通信费用将是运营很大一块支出。
在5g时代行业依然面临这些问题,在去年12月15日,据芬兰媒体报道称,该国运营商e已经正式宣布商用5g络,并且还推出了5g移动套餐,每月收费50欧元(约400元人民币),无限量的使用5g流量。其速可以达到600m(75mb)。7月23日,移动通信虚拟运营商分享通信集团面向公众推出“70元流量上不封顶”的5g业务套餐,包括70分钟国内语音主叫时长、国内数据流量不限量等。
以上只是针对个人应用的套餐,对于部分需要不停机工作的移动监控系统,其巨大的数据量会产生高昂的流量资费,高昂的流量成本势必会影响到移动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因此助力移动视频监控业务进一步的市场推广,相信运营商需要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差异化特点,灵活定制合理计费的套餐方式。另外,从4g到5g,安防终端设备也必须有相应的通信模块,因此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无论是建设基站还是升级设备,都花费不菲。
5g在特定场景下稳定性需解决
5g由于要加快络传输和反应,需采用更高频率的信号,但高频信号穿透力相对较弱,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才能达到络覆盖的要求。由于安防产品应用场景较为复杂,在一些地下通道、建筑过道等场景下,需要通过大量的5g小型基站进行信号加强,在高密度建筑区也需要建设更多的小型基站,从而增强信号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