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投资神棍指南:论炒普洱茶的正确姿势


8月15日的《人民日报》较为罕见地刊登了一篇考究大宗行业的新闻《大宗商品价格回暖能持续吗》,文中称,多年不景气的大宗商品今年业绩却一路上扬,投资总额已达508亿美元。
探究其原因,全球经济基本面变化、宽松政策持续释放流动性、市场情绪助推非理性的极端行情、利率不断下滑等都成为诱导因素,不一而足。
壹 大背景分析
如果不发生在专业性极强的投资领域,这是一个足以让小说作者站起来鼓掌的情节,它对通篇有着承上启下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的标题是:“大宗商品进入牛市”,世界银行更是用“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这句话来形容投资者阴霾一扫而净的心情——从大豆到钻石等大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实现了重要复苏。
在普通投资理财“负时代”的鲜明对比下,投资原材料市场开始优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这其中,石油化工等“黑色系”原材料更是轮番走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普洱茶等农副产品受青睐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业内专家会给出的理由是: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脆弱经济和不确定形势的担忧,努力避免因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他们投资组合的收益下降,而由于国债,股票等收益都有所下滑,大幅增持这类大宗商品或许能够挽回利润。”
数据显示,大宗商品指数总回报率眼下已超过11%,成为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其中一些价格飙升逾50%。难怪投资者对大宗商品“趋之若鹜”。
贰投资普洱的逻辑
下面是干货了,在这样的市场上,如何来正确投资普洱茶?或者说,投资普洱茶的逻辑是什么。
中国普洱茶已为世人所认知、接受和喜爱,因具有以下几个浅显特质它被赋予了金融属性。
1.养生价值被肯定。
2.越陈越香,可收藏。
3.老茶客最后会落脚在普洱茶上。
4.炒作
普洱茶市场虽然小众,却并不缺乏资金。就拿面积仅仅只有几平方公里的茶叶市场来说,身家过亿的茶老板大有人在,放眼全国,这样的茶商更是数不胜数。
2013年前后,普洱茶大宗开启了全盛的时代,“一天涨三次”足以证明当时的疯狂。可好景不长,1年多的暴涨后,接踵而来的是由极盛转为极衰。直到今年,还有很多茶商才从那场突如其来的暴跌中缓过神来。
回报率是投资者的永远不变的追求,把资金放在原料上面,原料每上涨1个百分点,成品茶至少会上涨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还能够吸引大量热钱的进入。
目前,中国进入一个全民富裕的时代,资金集中在原料上面不会有太大问题。就像迪拜,东西只要够好,多贵都有大把人埋单。
普洱茶投资说白了是一场“越富玩的越久”的游戏——消费者规模越庞大,高端消费人群比例越高,普洱茶市场就越繁荣。
叁炒作客如何可持续性?
和当初只玩资本不同,当前,当一片普洱茶从经销商手中交到茶客手中的一刹那,大宗商品普洱茶才称的上真正落地。
茶客交易茶的资金是撑起一个品牌的基石,它是普洱茶品牌商以及经销商赖以生存的根本。
上次普洱茶极盛快速跌落既衰,是因为整个普洱茶大宗都把注意力放在茶山原料的收购以及投资者的进入这两点上面,但失去了消费者购买这一根本,以上两点不过是镜花水月。
这次的足底反弹明显让大佬摒弃了之前的“虚无”,知耻而后勇。其实,作为快速获取资金的
手段,大宗商品普洱茶作为投资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茶商与经销商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在普洱茶买进卖出的过程中营造能够快速赚钱的氛围,然后利用普洱茶炒家的资金来养活整个品牌体系。
不过,这一系统得以运转的根本在于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高端普洱茶本来就是小众茶,它没有股票那样的吸引力,但投资者的数量依然要落后于消费,要知道,普洱茶炒作圈的生态非常脆弱,沦落至通过炒作,会瞬间进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更多是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洼地,当然,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获得稳定增长的市盈率,最差也不能被看衰。普洱茶目前的市场上,好似一直在上涨状态,大佬们看起来一直稳坐泰山,他们现在出手了,是否能解释为普洱这个产品大有可为。

大哥 老班章鲜叶一公斤都上万了你还来这里拉啥投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