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筑也别致


在西湖区松柏巷的天主教堂(也称圣母无原罪圣堂),每天早上。都会有上百名信徒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集会、做弥撒。不少市民被这样的情形所吸引。不仅是集会,包括这座天主教堂的建筑结构,也给市民欣赏教堂建筑美学、深入了解基督教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
松柏巷天主教堂的主体建筑为罗马式风格,是天主信徒们集中做礼拜祈祷的场所,也是江西教区主教堂。虽然整个教堂为罗马式风格,但是其原为法国传教士主持建立,因此结构摆脱了罗马式沉重拱顶,再加上现在的教堂是上世纪80年代重建,这样一来,整个教堂的构造就成了框架式的。它的框架完全是独立的,轻盈而稳固。虽然为框架式构造,但中殿沿用了罗马式风格,采用了常见的混凝土筒形拱,显得蔚为大观。
教堂建筑的风格十分协调,所有的门窗也都是圆拱形。窗子上端外凸的砖装饰均为圆拱形,所有的砖柱顶以及屋顶都有相同的细部装饰小尖塔。中厅及侧厅壁柱的比例关系和装饰线脚,都体现了西方古典建筑的构图形式。教堂主体及附属建筑都用灰色青砖砌成,因而显得非常庄重、朴素。建筑大量使用立柱和拱券,达到了一种均衡安稳、力度饱满、结构完整的美学效果。
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前,多数接触了本国流行的宗教建筑风格以及传教士曾经停留地的宗教建筑影响,随传教士进入中国,欧洲的教堂风格也不同程度地被引入包括南昌在内的中国天主教堂;另一方面,中国的工匠在教堂的施工中,会不自觉地融入当地传统的建筑语言。因此,无论哪种教堂风格,一离开其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土壤,自然会发生形态变异,这种变化反映了两种甚至多种形式的融合和混生。在松柏巷天主教堂身上,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教堂无论是移植西方建筑形式还是中西混合式,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载体。松柏巷天主教堂建筑不仅传播宗教文化,也推动西方科技及文化在南昌的传播。基督教各团体通过建教堂,兴办学校、诊所等社会机构,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南昌近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这些事件的记载是南昌近代史及南昌文化的重要见证。

恩,不错,前来支持一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