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果之王——栗子的常识


又到了吃栗子的季节,糖炒栗子开始飘香。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美誉,营养非常丰富,怎样挑选,并巧用栗子治病呢?
栗子是“干果之王”
栗子分南北,吃了这么多年,你知道北方和南方栗子的区别吗?买糖炒栗子和新鲜栗子,我们又该如何挑选呢?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美誉,营养非常丰富——大量淀粉(50%~70%),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维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每100克鲜栗子还含有24毫克维生素C,比西红柿都丰富许多,更是苹果的十多倍。栗子还含有钾、镁、铁、锌、锰等矿物元素,虽然不及榛子、瓜子含量高,但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
虽然盛产板栗的北方,好吃品种很多,但浙江盛产口感更甜糯的锥栗,滋味比北方更胜一筹。
锥栗和板栗同属壳斗科栗属植物,与板栗不同之处在于--
板栗成熟球苞中一般有2~3个坚果,果实多呈半球形或卵形,而锥栗成熟球苞中只有1个坚果,果实呈球形或圆锥形。
锥栗分布秦岭、淮河以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尤以闽北和浙南山区最为集中。浙江省锥栗种植面积约5万亩,庆元县、龙泉、仙居等地也有小面积种植,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
浙江锥栗农家品种资源丰富,但野生种只有花生仁大小,不便食用。经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了“早香栗”、“白露籽”等6个大中果锥栗良种品种,一斤锥栗大约30颗,特别适合糖炒和加工。
怎样的生栗子才是好栗子?
最好用手按一按,看是否结实,不结实的可能是坏籽。
外壳光亮有油色,个头饱满,掂掂手感沉一些的就放进篮子吧;表壳暗淡无光的栗子,通常不太新鲜,不过通过喷水可以伪装,所以喷过水的栗子,建议最好不要买。
新鲜栗子剥开,果肉色泽应该是比较水灵的黄白色。
板栗不耐储藏,锥栗贮藏性稍好于板栗,但同样不耐贮藏,成熟后立即食用才合适。
如果家里买了不少新鲜栗子,要冷藏,一般选零上2~4℃较为合适。
用牙剥栗子壳,不可取
糖炒栗子是用沙石和糖等加工混炒的,糖炒可以增加板栗的光泽,看起来更加诱人。可是,沙石毕竟不太卫生,剥栗子时手会弄得黑乎乎的,有人喜欢把栗子整粒放进嘴里用牙剥壳,但最好别这么做。
一袋栗子,难免有一两颗坏籽;如果坏籽很多,很可能是新籽掺了去年冷藏的陈籽。
卖板栗的铺子,有些板栗是开口炒的,或者人工炒制的。有的板栗品种风味不足,人工切一刀炒可以让糖分渗透,更入味。同时,这样炒的栗子要小心不法商贩是用糖精炒制。
如何分辨栗子是开口炒制?
正常炒制的栗子,也会在炒制中裂口,但是不会个个都开裂。
如何巧用栗子治病
医学认为,栗子味甘性温,无毒,有“益气补脾、厚肠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大多数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合气短脾虚、腿脚疲软、四肢乏力、筋骨不好的人群食用。
从中医角度,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具有补肾强筋、养胃健脾、活血止血等功效;适用于腰膝酸软、腿脚无力、小便频多、金疮、折伤肿痛、反胃、泻泄、吐血、衄血、便血等患者。
《经验方》记载“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日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需要说明的是,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过5枚。
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患血症者,如吐血、便血等,宜生吃栗子。
《中医大辞典》上说得更具体:栗鲜叶外用治皮肤炎症;栗壳研末服治便血;生栗捣烂如泥敷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并有止血、吸脓肿功效。
栗无论生吃或熟食,细细嚼碎,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慢慢咽下,效果更加。
不过,栗子能量较高,且所含的糖分不低,因此,吃栗子要避免吃得太多,尤其是糖尿病人;
栗生食难消化,熟食易滞气,故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不易过量;
栗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糖尿病人食栗应适量;
产妇、小儿便秘、风湿病者不宜多吃栗;
栗的钾、磷含量较高,肾功能不全者慎食用。

啊啊啊啊啊,最喜欢吃糖炒栗子啦,可是今年都没有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