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父母规之八~懂威严:
【原文】懂威严:威于信,子女敬;严于律,子女畏。爱于慈,子女亲;敬畏亲,孝道生。
【释字】威严:威风和尊严。信:信任。律:自律。畏:畏惧,佩服。生:孕育而生。
【释文】八、懂得威慑和严厉:对子女实施教育,是古今中外每个家庭不变的主题。娇惯子女是一种无教而有爱的溺爱行为,家庭教育要注意“不曲爱”、“不妄憎”。“曲爱”即溺爱,“妄憎”即把子女的缺点看得过重,因而对子女产生厌恶。“曲爱”多发生在婴幼时,“妄憎”多发生在懂事之后。 “曲爱”即父母对子女失去了应有的严肃,不教育或由于随便使子女不把父母的教育当回事。而“妄憎”时只有威严或是威严过度,失去了应有的爱,失去了耐心,使亲子之间产生了相互的怨恨,这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被子女所接受。所以说,威慈相济是教子良方。父母在孩子面前讲信用,言必信,严于律己,用慈爱之心爱孩子,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这样孩子的孝道才能孕育而生。威慑而讲信用,会获得子女的尊敬,严厉并且律己,会获得子女的敬畏,慈祥而柔和的爱,会获得子女的亲近,孩子尊敬、敬畏而又亲近你,孝道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相关短文链接】对子女的教育是中国古今家庭不变的主题。在古代家教理念中,对子女实行严厉而有慈爱的教育是一条准则。清代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说:“父母之于儿女,谁不怜爱?然亦不可过于娇养。 ”“为人上者,教子必自幼严饬之始善。 ”早在南北朝时期,教育家颜之推就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孩子幼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有一定威信。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认为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无教而有爱”,让孩子任性放纵,必将铸成大错。南宋名儒袁采也说:“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 ”意思是,当孩子幼小时要严厉教育,而长大后则不要削减对他的爱。只有这样,父母威严而有慈,子女才会敬畏谨慎,进而更有孝心。在今天看来,威慈相济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仍在发着重要的作用。
【博华衣橱】http://shop114616931.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spm0
咬文嚼字的看了就头痛,还敢去践行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