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已是昨日黄花,润和卖家当,另一家转型成钱庄


最近润和的职工因为月工资被减少了200元,开始在论坛要说法。媒体进行了报道,证实润和确实经营不善,过的很艰难。
其实解放路颓势早现,前有世贸、万达,后有银泰、大润发。分别分流了城西、袍江、柯桥的市民,解放路传统商圈在地域上正被逐步蚕食。商业综合体攻于内,电商淘宝、京东悬于外。解放路商圈的没落,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近年来解放路上的店铺开始了频繁的改头换面,一直繁华的解放路,出现了多家店面转让的标志。很多店铺终年贴着转让招租,不复当年一店难求的景象。
而在过去解放路几乎是绍兴唯一的商业街。绍兴人所谓的过年,一项很重要的程序就是去解放路逛街买衣服,去同心楼、荣禄春吃饭。去国商、供销、华联购物。绍兴人口中说的“荡大街”,所谓的大街就是指解放路。
而最近一段时间,荣禄春停业了,润和经营困难,开始转让负一楼的自营物业。华联早几年就出现过问题。剩下的几家大户估计也不会太乐观。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解放路几家大商超,各种物品价格几乎都不具有性价比和竞争力。那么是什么在维持呢?假设现在有四个人。A君是患者和企业职员、B君是医生、C君是公务员、D君是企业老板、E君是黄牛。
D君买购物卡,做为员工福利发放给A君。A君自己不会去消费,应为这些大厦价格奇高,质量一般。留着生病时给了B医生。B医生现在消费基本靠网购,偶尔去银泰,基本也不会用。一次要办事送给公务员C。公务员C也不傻,去商厦消费还不如9.8折卖给黄牛。黄牛收回来,继续卖给企业老板D。
流通一圈下来,因为商品不具有性价比。而市场因为惯性又认同购物卡,因此这些购物卡就成了类似美元的货币。各大商场就是银行和钱庄,收入现金,开出购物卡(类似美元或者银票),其实是负担债务。只要信用不破,有人愿意将美元做为硬通货囤积和流通,那么只要发行规模逐年扩大,可以一直借旧债还新债。相当于有了货币发行权。
但是,这样的问题在于来钱太容易,几乎是无息贷款,而且这种贷款不但无息,其实还有0.2折的手续费,还没有兑付货币的义务。那么最后,心思肯定不在实际经营上。只要维持一个继续经营的面貌,不断提高商场物价。那么愿意消费掉购物卡的人越来越少,流通的购物卡存量越来越多。只需要不断逐年提高货品价格,就可以事实上通过购物卡实际购买力的贬值,像美元一样不断的赖掉债务。将发行、提价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无外力引发重大变数的情况下,这个游戏一直可持续。

银泰也是在解放路啊,不过貌似餐饮更比百货热闹。

都是购物卡惹的祸

东西是要死个贵,还要倒灶?

关键是人就这么点,分流了,而且绍兴人的消费习惯比较保守,

国商里的生意还行.

不错不错。

楼主有才。说得有理。

自欺欺人,假象!

最主要是绍兴人理性消费的人多

类似的还有美容美发店的会员卡

分析得有道理!

我同学做医生的,收入是做公务员那个的翻番,外科医生和市级的公务员比

那么贵的货,买不起

买不起,伤不起

成也卡,败也卡
就像温室里的小鸡,免疫能力比较差。

好久没去消费了

反正现在各到各处流行办卡消费

绍兴润和买一件普通衣服 国外可以买到大牌子了

真的买不起,

我还有一张购物卡,还能用吗

过去解放路几乎是绍兴唯一的商业街。绍兴人所谓的过年过节,就是去解放路逛街买衣服,去同心楼、荣禄春,兰香馆吃饭。去国商、供销、华联购物。小小的绍兴自从有了世贸、万达,银泰、大润发,原本热闹的客流经过分流,解放路雄风不在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解放路商圈的没落,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自从有了电商开始解放路才变成现在这样子,真的该解放了吗

东西既贵,又不见得好。

其实最直接的原因是电商

昨夜里星辰依然闪烁,都只是脑海里的一丝回忆。

不可忽视停车难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