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区抗癌康复协会原副秘书长刘治文


在25年与癌魔的持久鏖战中,
  她从未屈服,反而身先士卒,
  带领更多的人与之抗争。在病危期间,她提出唯一的要求是:
  25年来,癌魔没有击垮她,反而使她愈战愈勇,她始终笑对癌魔,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5年来,她不仅自己不屈不挠地与癌魔抗争,而且还一直竭尽所能地鼓舞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支战斗队伍中来,在她的努力之下,这支队伍如今越来越壮大,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人树立了一座抗癌路上的灯塔,一座抗癌的精神丰碑,在令人仰望的同时,指引和激励着人们在抗癌之路上勇敢向前。 她就是7月5日离世的区抗癌康复协会原副秘书长刘治文。
  勇战癌魔,笑对人生
  刘治文是一位从事护理工作31年的白衣天使,大半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曾不知帮助过多少人解除病痛之苦,然而,造化弄人,她本人在1988年体检时发现患了直肠癌。
  多少人闻癌色变,在癌魔淫威之下不战而降,刘治文却没有被癌魔一下子击垮,而是在亲友的帮助下,很快走出了心理阴影,勇敢地向癌魔宣战。这一战,就是25年。其间她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忍受了多少痛苦。
  且不说化疗期间肠胃翻江倒海般的非人折磨,更难熬的是,直肠癌根治手术肛门改道后,她肠道功能紊乱,大便时腹痛剧烈,排便无规律无节制,特别在腹泻时,肛袋装不下而溢出,弄得满身糞便,臭气熏人,在给她日常生活带来极度不便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一位癌友的推荐下,她看到了柯岩写的《癌症不等于死亡》一书,大受启发,渐渐解开心结,走出思想的“旋涡”。“我认识到,要战胜癌症,首先要战胜自我,战胜自己的委靡和懦弱,打破自我烦恼、自我压抑的精神枷锁。奇迹,往往发生在有没有勇气跨越沟壑的一念之间。”在种种磨难面前,尽管心情不可能不起落,但她努力调整心态,对于愁苦的“阴霾”一笑而过,并开始练郭林新气功来抗击癌魔。
  手术后不久,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像正常人一样去上班,1991年,退休后还返聘到医院急诊第一线工作了6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社会给予的,我要更加珍惜生命,好好工作,发挥余热,回报社会,多作奉献。”就这样,大家看到的始终是一位乐观而坚强的白衣天使。 事实证明,有了无私奉献、坚强乐观的精神,癌魔也会望而却步。刘治文多次被评为“抗癌勇士”、“抗癌明星”等,今年3月,刘治文一家更是被评为全国抗癌明星家庭。
  团结癌友,科学抗癌
  1991年,刘治文与我区4位癌友一起,到北戴河参加了郭林新气功培训班学习,1992年又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迎东亚癌症病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康复组织代表和癌友,萌发了在我区组织癌症康复协会,团结癌友一起科学抗癌的想法。
  经过半年的筹备,黄岩抗癌康复协会于1993年6月9日成立了。从此我区有了自己的“癌友之家”。
  作为创始人之一,刘治文一直担任协会副秘书长,实际主持协会的日常具体事务,接受癌友的康复咨询,帮助他们联系就诊,组织会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会员拉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融入大世界,使协会成为会员们欢乐的大家庭,规模从刚成立时的54人发展到目前的200人左右。
  “没有刘老师,就没有协会的今天。”协会癌友们感慨地说。
  刘治文不为名不为利,一直为协会默默奉献。协会创立之初,经费很少,她参加一些全国和省里的会议,费用都自己出。为了指导癌友康复,她还与协会其他理事们一起多方筹集资金,免费为他们订阅了《中国抗癌报》《癌症康复》《康复与保健》等报纸杂志,并创办会刊《劲松》,至今已刊出70多期,印发20000多份,同时充分利用自己身为医护人员的优势,聘请台一医肿瘤科、血液科主任担任协会顾问,邀请省级名医、专家来黄举办医学讲座,指导会员合理饮食,科学抗癌。 多年来,在刘治文的倡导下,协会始终坚持走医患结合、科学抗癌、群体抗癌之路,抗癌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会员5年生存率从最初的7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癌龄最长的已达38年之久,荣获省级“抗癌明星”称号的8人,抗癌积极分子3人,协会曾4次被评为浙江省抗癌先进集体,5次被区民政局评为先进社团组织,为我区抗癌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刘治文个人也因此被评为省抗癌先进工作者,并获得台州市首届老干部科技创新(才艺)贡献奖等荣誉。
  大爱抗癌,天使本色
  “刘老师总是笑容满面,第一次见面就像亲人一样温暖人心。”据协会癌友陶女士回忆,刘治文天使般的笑容温柔而暖人,极具感染力,非常令人难忘。
  虽然,刘治文做的事,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大事,然而最令会员们感动的却正是她这十几年如一日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其间处处闪耀着她的无私大爱。
  除了为协会的大小事务操劳,她还不顾劳累,每次都徒步把抗癌资料及时送到会员家中,甚至家住在八楼却无电梯的会员也及时送到。“她连自行车都不能骑,那么多那么重的资料,全靠手提着,我一边很感动,一边真不忍心看到她这么累,所以才决定来做理事,帮一帮她。”一位协会理事说。
  而对于协会中一些有困难的的癌友,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北洋镇一位杨姓癌友家中经济非常困难,她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为这位癌友争取到了慈善基金……这样的事太多太多。
  每遇有癌友病重,她总要前去探望。一位癌友手术中发现淋巴结癌广泛转移,她几乎每天都去看望和鼓励,大爱无敌,这位患者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5年生存期,目前正朝10年大关迈进。
  在她的倡议之下,协会组建了癌症患者艺术团,以自信坚强的姿态笑对癌魔,使抗癌精神的力量不仅在癌友之中流传,更被传递给了健康人,给他们以心灵的震撼: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癌症患者们都能活得如此自信,如此精彩!
  更可敬的是,在病危期间,她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我穿一件洁白的护士服长眠。”这般的无私大爱、天使之心怎不令人动容?
  她这种乐观、自信、无畏的抗癌精神,不仅为癌症患者树立了榜样,更成为我们健康人的精神楷模。世上最大的勇气和精神力量,莫过于此吧。有了这样的勇气和精神力量,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还有什么失败不可承受? 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她所树立起的抗癌精神灯塔,将永远屹立不倒,时刻指引包括癌症患者和健康人在内的我们所有人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