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工作热情确保战略落地
价值链从产生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一种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于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经营战略环境下的企业日益感觉到现有的预算管理实务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一、 波特价值链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如下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
二、 全价值链预算
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理论来源,价值链分析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是运用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价值链和价值活动进行分析,确定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价值链系统中寻找降低价值活动成本的信息和方法,确定流程改造的方案,对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在流程整合的组织结构基础上,按照预算管理过程的循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系统设计和应用。运用价值链进行预算管理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优势:
1.价值链强调整体的观点,任何部门的任何作业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其他作业产生影响;价值链强调联系的观点,任何一项作业对企业的最终利润的贡献不仅仅是其本身带来的价值增值和耗费的成本;价值链强调多角度的观点,影响产品最终价值的因素不仅存在于企业的内部,企业的顾客、供应商、市场都会对产品价值产生影响;
2.通过价值链分析确定组织的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成功因素,重新构建或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使预算目标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
3.通过企业流程优化整合,尽量减少不可控成本的影响因素,使得预算目标的制定更为科学、合理,预算控制更加有效;
4,通过深入地考虑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将资源分配给增值作业和必需的非增值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体现了全面预算的价值增值管理作用;
5.通过对价值链的层层分析,将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将预算指标和责、权、利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有利于企业预算管理的权力划分、考评和奖惩
6.通过内部交易传递客户价值,让企业内部价值链间能够感受到企业外部”市场温度”,模拟外部市场进行内部交易。对每一个价值链节点进行独立核算,确保“利润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三、 融合了经营会计
每个价值链节点一张损益表(经营会计报表),用经营会计报表衡量和评价员工业绩表现,用正确的管理指标(科目)去指导和激励员工进步,员工进步才是企业增长动力。
波特指出:“作业成本分析的重点是价值链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分析作业成本法下出现的成本差异,并运用作业成本法寻找新的价值链关系,就可以实现持续改进绩效的目的,通过战略层次上的成本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就可能在日常的经营行为中得到实现。”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每完成一个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创造一定的价值并将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链,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最终产品既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又凝聚了作业链上各项作业活动形成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
四、 可视化经营计划
人人有计划:分解à查询à跟踪à量化à分析à改善
年度经营计划是营业部编制的、并经过公司审核同意的、在下一年度实施的、指导营业部业绩、人力和其它经营活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及措施。年度经营计划是企业战略的实施和落实,是战略规划第1年的具体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年度经营计划是围绕已确定的战略目标编制的,是战略规划的行动实施,是对企业战略规划中第一年目标的分解落实,年度经营计划是企业在本年度内的运营指南,年度经营计划是企业及各部门对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和分析的依据,年度经营计划是对企业进行年度业绩考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