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学校提供
走进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不少人会被美术室前陈列的油画吸引。这些学生作品色彩鲜艳、笔触有力,让人很难相信是学习不到两年的结果。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用明亮的眼睛和灵巧的双手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
2014年3月4日,市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油画班开班。该班面向听障孩子开设,校长危柏云介绍说,学校一年级就开设了美术课,从理论知识授至水彩、素描。在此基础上,校方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水平较好的孩子继续学习油画。目前,油画班有十余名学生。
“我们学校的孩子中学毕业后出路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参加高校特殊学院的对口招生考试,进大学继续深造。更多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等因素所限,面临就业找工作。”危柏云说,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最担忧的就是学生们的将来。
“有些学生进了电子厂或服装厂,做不了多久就辞职了,说实话,综合环境、收入等条件考虑,在流水线工作确实不是理想之计。我们一直在考虑,有什么职业既能顾全孩子们的生理特点,同时又能有更好发展。”危柏云表示,学校为了开展更有效的职业教育,在各地学校、企业进行了考察。2014年,老师们在厦门乌石浦油画村和深圳大芬油画村寻得了较为满意的答案。
“那里有聋哑人士从事油画行业工作的先例,待遇也较为理想。”校助周玲表示,学校已经和两个油画村建立了合作,孩子们毕业后可以推荐就业。
“超乎常人的难,也超乎常人的易。”
油画班的老师何林是学校外聘的人员。开课之初,他遇到了前所未遇的难题——自己不会手语,无法和孩子们沟通。于是,学校为何林配了一名手语老师。何林在黑板上作画,写技法要点,手语老师在一旁向学生传递信息。即使如此,何林还是需要反复画才能让孩子们看明白。一幅简单的画作,想让班里每个孩子从掌握绘画方法到最后完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为此,何林花费了不少心力。
“第一次课结束时,我下班回家,孩子们全在窗口向我无声地招手,那个场面很难让人不动容。”何林说,当时心里想的就是,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教好这些学生。
近两年时间,何林和孩子们互教互学,他学会了简单的手语,学生们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只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孩子们就知道老师要求画的是远是近,是粗还是细。一次课上,何林对一个名叫刘旺生的学生说:“你是不是有心事?”对方吃了一惊,说:“老师,你怎么知道?”何林表示,和孩子们相处久了,他们的心思会反映在画笔上,喜怒哀乐,一目了然。这些信息也得加入教学,无论是何种心情,都要教他们利用绘画缓解情绪带来的不安。
老师教得认真,孩子们也学得勤奋。何林表示,有些孩子每次都赶在老师上课前到教室,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下课后依然不肯松开画笔,舍不得离开。
“别看这些孩子听力有缺陷,理解得比一般人慢,教起来也困难,但他们更专注,对色彩的感觉也更敏锐。入门之后,进步非常快。”何林说,一年多下来,个别学生已经快赶上他了。这是他倍感欣慰的事情。
“更‘功利’,却更虔诚。”
眼下,油画班的孩子已经可以在两天内合作完成一幅长两米宽一米的风景画。2015年暑假,学校与庐山管理局合作,老师带领7个孩子在庐山花径举办了油画展,取得了不错的反响,部分画作卖出了好价钱。作为油画班里的优等生,熊国平为自己的作品受到肯定感到特别高兴,也丝毫不掩饰画作带来收入后的喜悦。原本他打算毕业找工作了,但油画班开课后又留了下来。一年多时间,他已经爱上了油画创作,并希望将来能以此为职业。
周玲表示,画展过后,有更多学生表现出了参加油画班的兴趣。“学生们往往对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教学内容更容易产生兴趣,这听起来似乎很‘功利’,事实上,不过是他们基于经济压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虔诚。”
据悉,除油画课外,市特殊学校目前还开设了手工制作、茶艺、汽车美容等职业教育课。对老师们而言,无论选择哪种职业教育内容,出发点都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