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目前国内普通工薪家庭,除了房子外,车子就是最大一项支出了。在很多人心目中,汽车赚的很多,因为很多厂商动辄降价几万,更有甚者为了竞争刚上市就直接降价销售,那么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利润极高的但是又跟普通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一大件是真的赚头如此大么?那我们就来看下是不是真的如此。
实际上有过这个一个调查,一辆车的物料成本,总共占了车价的38%左右。以一辆售价为10万的新车为例,物料成本大约在3.5-4万元。物料成本包含了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前后座椅、各种车内外覆盖零件、车内各种配置以及出厂的时候就已经注入的油液等。
其中,发动机占据了整个物料成本大约15-20%;车身占据了大约15%;传动系统占据大约10%;底盘和电子系统大约占据25%;剩下的35%被车内饰及其他剩余配置占据。
好了那么经过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车就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料组成的,那么这些物料的总价不过是车价的40%不到,剩余的60%难道都是厂家利润么?别急我们接着看。
一辆车的从研发到成品量产,其中还有一个词叫做研发费用分摊,研发费用并没有具体的占比,但是我们都能明白过来的一个问题点就是,定价越低的车上的研发费用越高,定价越高的车,研发分摊费用就越低。因为,开发一辆新的车型的研发费用是非常高昂的,从生产线的投入、各种工程研发人员技术及设备的投入、部件开发、试验、到最后的验收,这一系列的研发链下来是需要书以十亿计的庞大资金的投入的,而这一切的费用自然不能没有产出,所以这些费用都是要分摊到量产后的每一辆车上的。
因为现在物料源的成本都在涨价,成本降不下来,但是高额的研发费用又摆在那里,所以生产厂家就只有想方设法提高原本低价车的销量,才能拉平均平摊的研发费用,才有利润可谈,所以说定价低的车型,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并不算什么太好的生意。反而定价高的车的境况要好太多,所以现在国产自主品牌都要努力的摆脱低端的印象,努力攀上高端,毕竟廉价到底的话企业就有可能走入死胡同。
最后老生常谈的,税,对于一辆售价10万的新车来说,税大约占了车价的40%,税有很多种类,比如消费税、增值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地税等等,有一些城市是免收地税的,所以很多厂家很愿意去这些城市投厂,而除了消费税以外,其他的税种基本上是无可避免的。消费税就是我们所说的排量税了,根据排量的不同而缴纳,现下1.6l及其以下排量的洗车消费税是3-5%,所以现现更多的新车搭载的是1.6l或以下排量的发动机。
算到这里,我们大概就能看出来了,一辆新车的利润其实是很低的,实际上,曾经有知情人告知,新车的利润差不多在15%左右,还不是纯利润,总利润还要分为企业本身赚取的利润、销售公司或者说是一级代理商的利润、终端4s店或者二三级代理的利润,所以这样下来净利润就更低。
综上所说我们可以得知,新车销售真的是没有什么利润,而且随着汽车销售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未来新车的利润可能会出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情况,所以其实目前在维系车企利润的渠道并非卖车,而是只能用售后维修保养这块儿来拉平利润持续企业的发展,所以越是使用好物料的车企,就是应该支持的良心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