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时代助推文化产业大发展
四年后的今天张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五年后的今天黔张常高速铁路竣工运营。那时桑植县就不再是现在的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的三无县了。那时我们桑植县的交通大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届时桑植将成为武陵山片区西北部地区连接山外世界的必经之地和交通重要接点。那时过桑植的人流、物流、车流量真是多的不可想象。面对这样的形式,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上下干部群众进行两高时代到来前的大讨论实在必行,旨在把这次大讨论办成群策群力、众志成诚、解放思想的隆重盛宴。现我就两高时代到来之际,如何助推桑植县文化产业大发展大提速,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浅见,如有不对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桑植县是28个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地,其中土家苗、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92.6%以上,还有蒙古族、回族、高山族等等。全县总人口近47万人。有着独特的民俗民风及丰富的民族文化。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桑植是红色土地,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地,是帅乡故里。如何把这些民俗、民风、民歌、民族、红色、生态山水等文化元素,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个文化支柱产业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两高时代的到来将助推这些产业地腾飞壮大。
一、用文化理念推动桑植民歌转化为朝阳产业
2006年国务院把桑植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送到桑植人民心中时,是桑植县过去各族人民的骄傲,更是交给现在桑植县人民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托,要把它们发扬光大,要用开拓创新的精神,使之成为朝阳产业来福泽桑植的子孙后代。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张家界市成功打造两张国家级旅游演出品牌《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不仅在于抓住了湘西所特有的文化底蕴,更在于其科学合理的市场运营经验,走出了一条“旅游演艺项目=特色文化+艺术提炼+商业运作+旅游市场+品牌效应”的品牌运作之路。用这样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来丰盛桑植的文化大餐。同时使之成为名满三湘的文化精品。打造“民歌桑植”。
二、用独特的民族文化打造文化精品产业链
挖掘桑植县各少数民族民俗、民风、民居和文化,使之成为产业键。原桑植县委书记邹宇明同志在任时,决策在桑植南岔一带修建各少数民族山寨,修建的地方南岔不一定考虑很周全,但这个发展方向非常好,这个构思就是文化理念经济。像桑植县众多白族聚集在湖南省都是独一无二,可以用他们独有的白族民居建筑:三房一照壁,特有习俗:三月街、三道茶、九鞭子等民俗活动。还有土家族的土司文化,包括土家摆手舞、土家哭嫁歌、傩戏、阳戏等歌舞戏剧,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和服式等等多种民族元素动静结合,广泛挖掘民间艺人奇特才艺,加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形成一条龙的民族文化产业链。高端打造出少数民族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精品,多出象永定区管黎平的老道湾和王家坪镇老屋湾土家田园风光文化等精品,描绘的一幅幅世外桃园的美丽画卷,世人都很想放飞心情体验与世无争的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文化生活。这是很值得我们要下功夫做的。 打造“民俗民风民居桑植”。
三、精品包装山水生态文化,全面打造山水生态文化产业
桑植县山清水秀,自然境观众多,主要集中在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澧水源五道水、芭茅溪一带)、百里画廊——溇水高峡平湖自然风光、苦竹河古镇——风峦溪——九天洞一带。如何把这些自然风光整合成为生态文化产业,大有文章可做。
原始次森林八大公山、天平山、芭茅溪的川洞峡、五道水镇的澧水源温泉和澧水漂流、芙蓉桥的芙蓉恐龙活化石产地、白石的高山草场平湖游等地,可以按照生态休闲和科普探险考查生态文化产业来布局。溇水一带的沿河,十步一景,五步一画廊,被世人称为“百里画廊”,共有景点400余外,其中有伟人像卧像、男根山、阴门山活灵活现,把这里的特色有机打造成自然山水观光文化产业。世界地质公园——峰峦溪。峰峦溪景区与九天洞相邻,一山相洞得以益彰,并与“苦竹河”古镇一水连为一体。这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内有四方台、小天门等40多个景点,其内的峡谷峰林地貌与九天洞一道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可以精心打造成地质科考文化产业。
溶洞的文化打造,溶洞也是中国的一种生存文化,特别是《西游记》中把洞主塑造的逍遥自在,连神仙都不当的有之,凡人修道成仙的有之。此等学说姑且不论,然桑植溶洞百洞有余,连修高速都能挖出个溶洞来,不说全数开发,照本重塑,再来一组西游记全数洞府也未尝不可,再来文化打造一番,不免又会诞生一个世界之最。用文化、产业、地理的理念打造“生态桑植”。
四、着力打造精品红色文化品牌产业
桑植县是元帅的故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芭茅溪、白竹坪、刘家坪等地名载入了中国军事史。在这块红色土地里有几万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今天。这样的红色土地没有理由不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那到底怎么做呢? 笔者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好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定位小了成不了做为红色文化产业的必要条件,同时定位在特定某狭窄空间没有做大做强产业的土地资源。其次不能只要短期的微弱成效和观感效应,更不能只想早出政绩,而放弃长远红色文化产业的大规划和大发展。要向洪湖市人民学习他们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气魄,他们红色文化有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记念馆,占地面积600多亩,加上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瞿家湾明清时期老街近10亩。是的他们是平源有的是平地,而我们也有山地,可以开发使用。何不在西界规划千亩以上的土地建一个大型的文化产业园。把我们红色文化(贺龙公园、贺龙体育场、贺龙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县烈士纪念馆)建在里面,建设各少数民族的山寨、建造一家大型的剧院,这样就可以上演长征出发时的动人场面或者革命时期话剧、民歌、民俗风情、民族服式、民间艺人才艺表等等。把这些经过精心打造的高端文化产业,建立“民俗红色文化产业园”,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届时西界就真正成了各族人民向往的圣地了。同时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一定会带动全县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向慈利县发展五雷山和永定区发展天门山一样,狠抓基础设施的改善。天门山99湾通天大道奇观的修筑完成从1998年开始修筑,到2005年5月建成通车用了整整七年时间,我们也要有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打造我们的名山之路。如果财力不够,可以包装为可操作的招商引资项目,来共同发展开发。打造“打造红色桑植”。
在战争年代桑植土地是红色的土地,桑植县的儿女是英雄的儿女,为何在和平时期桑植土地和桑植的儿女就不能把家建设好呢?主要是观念的问题,是思想的禁锢,是小农意识的使然,所以解放思想尤为重要。借五年后两高时代全面到来之际,全县上下、干部群众全面形成敢字当头,要敢想敢说敢做,要善于想善于干,善于借山外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要善于跳出本地域、老套套、老经验思维定式的约束,全面解放思想,在党纪、国法之内敢为人先,敢为人不敢想我想,人不敢做我做。只要有利桑植县科学发展的事都要大胆去想去做。规划要具有高规格、超前性、长远性的特点,不能还没有建好就过时了,最后只有修修补补的分,许多的重复建设就是这样来的,所谓的人穷智短。发展各项文化产业,也要像县委县政府十多年前建设一流的桑植一中高中部一样,以及象现在的老观潭行政文化区开发那样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确保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壮大。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看着好有前途啊,可惜俺不是桑植人
再次读了一遍,差点‘三高’了,呵呵,就桑植这个大山区,比邻居龙山都差得远,更何况要赶上邻省恩施州(文化保护)。
不过,若轮文化产业,呵呵,倒是过得去,几台大戏,面目全非,忽悠游客,效益第一,假以时日,源头枯竭,看尔再(瞎)编乎
貌似很不错
期待有下文
希望能逐一落实
写的很好,不知道事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