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区交通重要关键“经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粤东西北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谓亮点频现,确立了“一中心三片区”的城市总体格局。其中,既有以韩师为依托重点布局的人文宜居“韩东新城”,又有以打通城区交通关键“经络”节点的绿榕路贯通工程、护堤路扩建工程、潮州大桥、东西溪大桥等民心工程。如何使这些项目能够通过前瞻性设计和管理,更好地改善我市目前交通拥赌、完善城区公共路网设施方面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使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本文以绿榕路(含北、南、西段)建设现状和管理为例,谈谈我市交通格局中前瞻性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抛砖引玉,以达到补齐“短板”的目的。
一、现状概况
(一)绿榕北路改造工程。绿榕北路未曾做为我市连接金山同大桥的主要过境通道时,路面相对平整,通畅。后来,由于我市城区交通建设相对滞后,绿榕北路曾一度做为城区重要的过境通道。由于大型过境车辆的过度碾压,路面一度破烂不堪、虽经多欠修补仍然不断有新“补丁”,而且加大周边学校交通压力。为此,我市已把绿榕北路扩建改造计划,目前已进入招标阶段。从招标公告看,绿榕北路(潮州大道至新洋路段)建设内容包括按原道路宽度及路型进行整修,长1420米,宽36米,两侧步道各4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全面挖除老路面后重新新铺筑水泥路面、步道铺筑环保透水砖、更换路灯、整修绿化带及交通标志、划线等。由于原有路面设计缺乏前瞻性,没有预留拓展空间,实质上就是拆除绿化带,以此扩大路面增加车道的落后做法,并没能从根本上增大路面通行和路面绿化面积。
(二)绿榕西路。据了解,绿榕西路是打通我市主城区与枫溪区、连接出境省道路的重要主干道,设计36米宽建设,主路面22米,双向6车道,两侧各7米步行道。目前,该项目湘桥区拆迁、招标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施工阶段。由于缺乏前瞻性,该项目一旦建成,必将又陷入绿榕北路通过没几年又重新扩建改造的怪圈。由于近年来私家车辆大幅度增加,该工程虽然有名义上的双向6车道,实际上将有2车道会与新洋路等一样,相关部门划为停车场的事实,剩余双向4车道而已,又没绿化带隔离,乱哄哄,晚上远光灯互相刺眼,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三)绿榕南路。该路段建成通车已有几年时间,从建设初期,路两侧为农田到现今不到5年时间,路两侧高层建筑林立,铺面生意兴旺,马路经济异常活跃来看,有路就有铺的落后思维模式导致占街为市现象较为突出,管理严重失效,且预留拓展空间缺乏前瞻性。
二、建议
(一)旧有道路扩建宜暂慢。从绿榕路(北、西、南)的建设和管理过程来看,我市城市路网建设缺乏前瞻性,仍停留在马路经济的旧有思维模式,预留扩建拓展空间较为有限,导致旧有路面扩建工程实质是牺牲公共绿化面积和非机动车道,马路经济、占道经营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我市的城市形象。这种旧有道路扩建模式实质上是治标不治本,宜加强管理、暂慢扩建,减少公共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责任追究和问责,防止“陷入断头路一打通,违章铺面一大堆”的怪圈。
(二)“东扩西拓”设计应有前瞻性。东扩的城市路网设计仍然呈“小家子气”,路面宽度及绿化仍较为保守。建议宜以人体肋骨为模型留有拓展空间。以人体肋骨为模型,以胸骨为城市主干道和较大肋骨为次干道形成城区主要路网结构,宜以大绿化、大通道,从主干道绿化设计上禁止两侧建筑物设置临街铺面,这方面可以参考揭阳市在揭阳机场、高铁连接线的设计模式,从设计源头杜绝在主干道上“马路铺面”经济模式;同时,每隔几条次干道之间再以小肋骨为模式在各次干道之间形成不同功能的社(片、街)区,在服务于不同社区的次次干道上才规划适当的铺面以满足周边居民购物需要。
(三)力争取省、国道、高速公路和高铁过境潮州。我市地理位置优越,为广东省的重要出省通道,也是海西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但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国道经过城区的地级市,在争取利用国家、省资金方面相对薄弱。建议我市应以宁莞高速、潮惠高速等落户潮州,省府发展粤东西北、海西经济圈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扶持,配合“东扩西拓”的城市发展战略,力争高速公路或省、国道、高铁连接线能够做为拓展城市过境通道并得到上级资金支持,缓解本级财政压力,达到双赢目的。
路通财通,新一届班子应敢于担当,为潮州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牺牲绿化带与人行道以扩宽道路,这确实是潮州的普遍做法,但也是无奈做法,权宜之计!潮州古城拥有太多历史道路规划问题,需要大量时间来解决!新道路的规划,特别是城区外围的大路,应大刀破斧,进行远景规划,免得留下新的问题给后代!
加快建设,合理规划,经济才能发展
建设是好事啊,只希望以后不要老是出现堵车就好
一直以来都认为潮州的道路欠缺规划,6车道的新道路规划已经远远落后于临近其它城市了。新道路在规划时就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而不是等到以后又要牺牲绿化带、人行道来扩建!!
笔者有心。每个人每天经过的路线不同体验便会不同。当然规划政策无法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所谓众口难调,但是结合事实情况而言,有利于大众利于整体的建议政府还是必须采纳!
潮州城区普遍存在马路铺面经济,有路必有铺面的落后规划模式严重破坏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更有甚者,政府路一铺到,两侧立刻迅速建起铺面,有铺面必有垃圾和汽车??,给后续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带来极大困难,是非常落后的城市管理模式
市区有些道路,还是需要拓宽修建。除了绿榕西路,建议银槐西路、凤新西路也要打通,扩建。形成环路。
北环大桥尽快施工建设,让过境车不用经过市内新洋路、绿榕北路。
桥东新区、高铁新城的道路,一定要宽阔,并且形成公路网,要有前瞻性。以前规划修建潮州大道的时候,不少市民都在骂说是建飞机场。现在呢?整天塞车,都在骂红绿灯多,道路狭小。
有路就有铺面,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沿街铺面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破坏城市环境。沿街占道经营和大量马路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严重制约后续拓展空间,违章建筑的违法成本超低,反正不管什么时候建,都按现状赔偿,谁不多建几层?
故,这样的怪圈让我们的城市品味越来越低档,早已从粤东老二猛跌至老尾还不自知。
潮州在道路规划上应该把目光放长远,预留扩建地,而不是一味的牺牲绿化带来换取道路的扩张。
楼主的见解确为上策,潮州的道路建设就是犯老毛病:前期规划不好,后来者头痛不己,不修引来骂,修嘛阻力是始建的十倍以上
凡路必有铺面经济学的规划模式,不应该再成为潮州城市之污点,尤其是绿榕路,还没建成,两侧已是铺面满天飞。
引用#牌坊街#:
凡路必有铺面经济学的规划模式,不应该再成为潮州城市之污点,尤其是绿榕路,还没建成,两侧已是铺面满天飞。
如果没有铺面,那应该是什么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