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新区的油菜花,城南的马鞭草,坞根的郁金香,石桥头的荷花,箬横的波斯菊……小小的温岭,遍地开花。在这一朵朵花的背后,却是无数的商机。
回想起花海带来的人气,城南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义感慨万千:“不仅是老百姓受益了,今年以来,来我们这里洽谈农业合作项目的公司和个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一朵花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花香迷人:一天万人来赏花
对于两个月前的赏花经历,市民王先生记忆犹新。“从市区到城南,最多不过半小时的路程,那天,我们一家人在路上足足堵了3个小时。”王先生回忆说,当天恰逢周末,沿路的私家车基本都是开往寨门村方向。
归根结底,都是“花事”惹的“祸”。“马鞭草花期时,人流量最大的一天达到了1万人次。”城南镇副镇长李义说。“虽然我们只种植了3亩郁金香,但是在它花期内,游客量达到了20万人次。”坞根镇三产办主任钟正军说。
赏花带动了本土的酒店、餐馆消费,也异常火爆。
“除了看花,游客还可以购买村民自己种的桃子、西瓜、葡萄等土特产。”大溪镇上洋村党支部书记赵正冬说。
“花事”兴旺:花期村民可挣三四万元
去过紫色花海的游人,一定还记得花海附近那一长串儿的小摊。叶玲英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端午节前夕,温岭市城南镇寨门村村民叶玲英推着手推车,装上几箱矿泉水,来到离家不远的马鞭草田旁售卖。几箱矿泉水很快便销售一空。那一天,叶玲英赚了几百元。回到家后,心里美滋滋的叶玲英便开始琢磨起白天游客的话:“有没有石莲糊或者青草糊?”“有没有草帽?”“有没有花露水?”“有没有茶叶蛋?”“有没有风筝?”……于是,叶玲英“小店”里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只要游客能想到的,在她这里基本上都能买到。
端午一过,寨门村人便纷纷效仿起叶玲英,到花田里摆摊。一家,两家,三家……摊位越来越多,短短一个花期,摊位数达到了200来个。
“已经有好多村主动来到镇里,希望我们可以在他们那儿也种上一些花花草草,吸引游客。”李义说,花海不仅给当地的三产服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在马鞭草花田摆摊的村民,一个花期的利润,最好的有三四万元,最差的也有一两万元。”
不止是城南,其他镇(街道)也感受到了“花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像我们坞根,3家海鲜楼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这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钟正军说。
锦囊妙计:策划一场绚烂的“花事”
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的教研实践基地,坞根镇开始规划起“花事”的何去何从。
“我们是从油菜花开始的,当然希望以后也要打好‘油菜花牌’。”钟正军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油菜花是金黄色的,但是,坞根即将要种的,是彩色油菜花——紫色的,土黄色的,白色的,不一而足。这些彩色油菜花,将会打造出一种“大地艺术”。“我们会把油菜花种成石夫人的图案,从山上俯视,将非常壮观。”
等到油菜花花期结束,这些油菜花将被榨成天然油。“这1000亩花田,估计可以炼出10万到12万斤植物油。”钟正军说。
“马鞭草有药用功效,收割后,还可以加工成洗浴产品。”李义说,他上网查过,国外的一瓶马鞭草浴液售价高达几百元,而利用自己本土种植的马鞭草,加工成浴液、洗手液和洗发水,一套的成本只要80元,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中国台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