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79万!新昌妹子将祖宅拆迁款全部捐给母校新昌中学


昨天上午,是新昌中学的大日子,新昌中学毕业生吕珊雁向母校捐赠2337930.8元!
而这是新昌中学建校92年来收到的最大个人捐款。
或许你会说,能捐那么多钱给母校的人,一定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吧!其实吕珊雁只是一名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这笔钱则是她在新昌祖宅的全部拆迁款。
那么这笔精确到小数点的赠款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吕珊雁,一位平凡却又不简单的新昌妹子!
祖宅拆迁款全部捐给母校
吕珊雁是新昌人,老家在新昌县南明街道中镇庙巷。1997年,吕珊雁进入新昌中学学习,2000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现在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工作。
2017年2月,为了建设市民公园,新昌县启动了拆迁改造工作。吕珊雁的祖宅被列入了拆迁规划范围内。
“就我个人感情来讲,我和我的父母非常不愿小院被拆迁。”吕珊雁坦言,她的少年时代就是在祖宅度过的,对老家小院感情深厚。但另一方面,她深知小院所在的旧城区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如果不拆除,居民生活无法改善,城市发展将会滞后。
很快,吕珊雁一家签署了拆迁协议并拿到了拆迁款。
吕珊雁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她还有一个哥哥在杭州工作,父母也便一起住在了杭州,而她也有一份稳定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
“从17年前我离开家乡到上海上大学,新昌中学是我内心深处一处温暖的存在,用这笔款项在新昌中学设立一个校友基金,相当于小院以另一种更好的方式留在了家乡。”
吕珊雁家祖宅拆迁赔偿款共计2337930.8元,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最终决定将全部拆迁款以吕珊雁校友互助奖励基金的形式全部捐赠给新昌中学,反哺母校。

对于离开新昌17年的吕珊雁来说,新昌已经成为了船票的那头,但对她来说,家乡始终是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吕珊雁家的祖宅是独门小院,从她爸爸的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在这里居住,已有百余年历史。吕珊雁说,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小院里百年的腊梅,满地的乌龟,各类稀奇的花草和一群玩杂技的孩子是她最难忘的孩童时光。
2000年,新昌中学搬迁至新校区,那年吕珊雁正读高三,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在外住宿,第一次开始学会独立。而对于吕珊雁的更多意义是,新昌中学意味着离开小院后的第一个家,饱含了她学习成长的足迹和青春奋斗的记忆。
“在捐赠仪式前,她只给我们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我们能邀请到当年教过她的那些老师。”新昌中学校长王伟勇表示,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吕珊雁对于新昌中学充满了感恩之情。
于是,昨天上午,被新昌中学学生亲切的称为“商伯伯”的商伯逊老师作为老师代表发了言。对于当年那个热情开朗、成绩优秀的女学生,商伯逊印象深刻。
“不忘初心,不忘感恩,不忘祝福。”商伯逊这样评价她。
吕珊雁的善举感动了不少人,她的事迹被传到网上后,连中科院院士都为她点赞!
从一开始“我要进新昌中学读书”到“任新昌中学的‘发明协会会长’”再到“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工作”,吕珊雁一直记挂着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些她捐赠基金反哺母校则是为了托起更多学弟学妹的梦想。
基金的用途包含两部分:奖励、互助。
奖励:通过设立基金对学科竞赛等赛事中获得高级别奖的同学进行奖励。
互助:资助有望获得高级别赛事高等级奖的同学参加各类培训;资助高中毕业上大学的新中贫困学子,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更好地为梦想奋斗。

只要不被贪占,这样做是好的。你看善款都有人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