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富士康,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员工集体跳楼”事件,对于富士康的内部工作,多数人可能也仅仅停留于直到它是为多家科技公司代工生产数码产品的一家工厂,不过事实上富士康却并不仅仅是一家普通的代工厂那么简单。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隶属于红海精密集团旗下的一家高新科技企业,成立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从1988年在深圳建立第一座工厂之后,又再全国建立了30多个科技工业园区,同时再欧美地区以及亚洲其他国家还设立了200多家旗下子公司。
虽然如今富士康可以为戴尔电脑、苹果手机代工生产,但早在富士康刚刚建立的时候,却只是一家非常普通的小工厂,直到接到戴尔电脑的代工订单之后,富士康才正式崛起,但这并不是说富士康依靠戴尔,相反可以被称为戴尔依赖富士康。
当时戴尔电脑的销售模式与当今的小米手机初期销售模式比较类似,同样没有线下实体店,只依靠网络进行线上销售,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产生囤货的风险,每一笔订单都是先接单再生产,而能够符合戴尔当年这种销售模式的代工厂只有富士康,从那时起富士康的供应链就开始越来越牢固、越来越成熟,如今也是富士康的主要强项之一。
另一方面是在企业的管理方面,虽然此前接连报道富士康员工管理方面的负面新闻,但是一家生产型工厂的员工人数能够超过120万确实是非常少见的,所以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当年曾表示,管理一百万人公司的经验,只有富士康有。不过今年年初富士康在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的员工数量只剩下不到27万人,而之所以大幅裁员的根本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富士康想要从代工厂转型工业互联网,这种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服务业”的转型必然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会更高。
作为一家科技行业的代工厂,富士康自身也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截至2014年共申请128400项专利,其中通过审核的专利数超过64300项。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专利项,富士康才能够成为包括苹果、思科、联想、华为、诺基亚以及亚马逊等多家全球顶尖品牌的主要代工合作方之一。
如果要说富士康的“科技含量”究竟有多高,那么供应链就是富士康的“杀手锏”,也是它的支撑产业,而几十万项专利对于一家科技工厂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王牌,虽然可能还无法与韩国的三星相抗衡,但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富士康能够发展到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今证监会对于富士康的上市首发申请已经审核通过,而富士康的上市之路也已经正式开启,未来富士康将会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八大领域全面发展,这一次的转型能否让富士康成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一切还需要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