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补课花12万,高考205分!孩子是熊孩子,家长也糊涂?


原题:《“天价”补课费的启示》
高考发展到今天,啥奇事都有。
据报道,今年高考,山西太原出了位远近闻名的“特殊考生”:春节后,一位高三学生就被父亲报名参加了一家“全科一对一全天高考辅导班”,“全拖“、“吃小灶”。近半年时间,在“辅导班”总共花去辅导费12万元,而高考成绩,也很“特殊”:205分。现在没学上,在家没事闲玩着。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父亲却气得急得火冒八丈:怪孩子不争气,气自己没跟踪询问,找辅导班理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晚了,弄得满城风雨的,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发生如此“悲剧”,说点什么好呢?
12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天1000多元辅导费,可谓“天价”,辅导机构真是“日进斗银”啊!可自古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位父亲确实不失为一位关心儿子成长的好父亲,“望子成龙”之心确实够“切”的。当初父亲为了孩子被辅导后能考上个理想大学,连眼都不眨就把大把票子掏给了辅导机构,是想到“发榜”之日看到儿子“金榜题名”。可眼下出现的是“人财两空”的结果,岂不悲哉!搁谁这事也揪心,岂是“找辅导机构理论”就能了得。
有思想和灵魂的人的学习,绝对不像工厂加工机械产品,加班加点加力度产品就“成型”出厂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就高考前的学习及备考而言,老师和家长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基础情况、接受能力、内外环境、身心健康情趣及心理品质等要素,要“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而不能片面追求一种不切实际的“肥皂泡”结果。父母想让孩子快点长胖长高,就“鱼肉不断拥住嘴地喂”,但忽略了孩子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结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12万元换205分”的“悲剧”就是典型的父母一厢情愿对孩子盲目“喂食”的结果。
“辅导机构”也是财迷心窍,他们是抱着侥幸心理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地收下这位“想考上大学又舍得花钱”特殊考生的。如同医院医生收下病人,拿“病人开刀做实验”,事先家长要“签好字”:实验成功了,医院医生名利双收;实验失败,钱照收不误,“哪有包治百病的医院?”,怨“病人”没配合好。
其实,辅导班老师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反正不是我们拉你来报名的,你孩子在这学习正常是会进步的,至于能不能考上什么“本不本”的不好说!谁知出乎意料的事就在这家“辅导班”上演了:这是位“负增长”的学生(刚进辅导班时测试的门槛成绩是250分)。事件虽有些“极端”,但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辅导”的效果及实质,由此“可见一斑”,家长和社会各界朋友也许略知一二了吧。
“急功近利”,历来都是“伤人害人”的,循序渐进使人成才的教育更应大忌。( 曹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