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赖的心酸:围追堵截下,还有这样一批老赖

在10月11日的时候,小编发布以一篇关于“老赖”现状的文章,引起了读者们广泛共鸣和热烈评论。高压下老赖无处藏身,部分老赖心里苦,只是说不出。许多网友说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很真实。怎么能不真实呢,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编自己就是一位无可奈何的老赖。
小编从事工程建设领域十余年,在建筑施工企业,政府监督部门,监理单位都有过或长或短的就职,在三年前的时候毅然决然的辞职下海。当然,还没有冲动到海阔凭鱼跃的状态,还是在工程圈子里做工程的承包。由此开始了一步一脚血的苦逼旅程。可能有读者会说,干工程的老板都是脑袋大、脖子粗,卡个金链子,躺着赚钱的爷啊。那小编只能说,你肯定不是建筑圈的人。这个行业在10年前可能还是你说的状态,到了现在,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之下,几乎可以说是利润空间基本透明的微利行业,也就是维持运转的程度。至于为何近几年这个领域萎缩衰退的这样快,小编在之前有专门的文章为读者做了全面的分析,在工程里挣钱越来越难,刨根寻底,原因都在这,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工程里最棘手,也最让人无可奈何的就是三角债,开发商或者总包单位欠着我的,我欠着施工班组的。出来混社会,跑江湖的人,谁能不知道诚信的重要性,谁不想有一个好口碑?但是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候有些读者会说,三角债就应该和债权债务方积极协调解决好大家的问题,你是债务人就应该正面自己的问题,先把欠别人的钱还了,然后再想办法去要回自己的钱。说这种话的人要么就是太年轻,要么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工程里面的钱都不是小钱,一个大的班组可能就要上百万,就算是小的班组,几年干下来,欠他个十几二十万那都是小钱了。你如果在中间自掏腰包把这笔钱解决了,个人就要面临巨大的财务困难甚至破产,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你把班组的钱(也可以说是农民工的钱)都解决了,那你在中间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工人完全不会因为你的负责任和好心,而服从你的进一步安排,你在开发商和总包方那里也没有了说话的力度,因为你手里没有了任何底牌。毕竟对方都是些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不想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把事情闹大。到那个时候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在这里要和大家解释下,做为其中一级承包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是肯定要垫付相当一笔资金的。上面的钱都是按一定的工程进度节点,而在节点之前,是没有钱的。工地上上百人的规模施工,虽然班组长也会垫资,但是意料之外的情况非常多,到处都要花钱。一点到了节点钱下不来或者付款达不到比例,为了工程能够继续进展,这时候就要想办法筹集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解决问题。但是每个人的能量和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出了那条无形的红线,工程就可能面临完全失控的风险。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你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啊。大家可以去打听下,如果你手里有500万,然后才敢去招揽500万的业务,肯本就没有这么做生意的,也根本不可能这么操作,那肯定要等着饿死,就是其他行业也差不了哪去。这种情况下,一旦上游资金出现问题,甚至资金链断裂,那下游包括大大小小各种老板在内的几百口人都要出问题。
现在全社会都在揪老赖,对老赖可以说是围追堵截,恨不得把老赖堵在犄角旮旯任谁都还要上去踩两脚,再唾几口吐沫。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抱着一腔干事创业的热血,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上下疏通关系去做事,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不管怎么说,他的性质是不是没有那么坏?当他最失落的时候,难道你们都不愿意让他重新站起来,而让他妻离子散、寸步难行?有一点小编绝对不会否认,社会上确实有一部分非常可恶的老赖,千方百计转移资产,有钱不还而逍遥自在的,对于这部分人确实不能怜悯。工程圈里这类人不少:这么多人在工地现场在所有人一起努力之下,自己拿到200万,各种坑蒙拐骗拿出非常小的一部分打发下面的人,甚至是一声不吭直接卷包会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请相信,多数还是被情势所迫、被生活所逼。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暂时失败,无力偿还但是面对债务的人,应该给与对方时间,让他再站起来,给与对方空间让其发展。本人的一位圈子里的朋友也是做工程败下阵去,因为其能力突出,被一家公司聘用,年薪30万,附带各种报销并送给他一部分干股。但是在他刚刚有所起色的时候,之前的债权人就打探到他的消息,并将其诉诸法院,把人关了一个月。当他出来的时候工作丢了,生活没有着落,到现在也没有还上钱。小编在这里所书所写并不是为老赖摇旗呐喊的,只是想说,如果我们这一部分有良心的欠债人被称为老赖,那么,那些恶意欠账不还的人才是失信被执行人的标准称呼。应该区别对待。还有就是债权人应该理性、客观的对待人和事,不要一棍子打死。法院在执法的时候最好也不要机械执法,否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矛盾,有悖司法公正的初心。
今天暂时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后续小编还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陆续推出“老赖”系列文章,剖析工程圈、生意场里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及各种各样令人臆想不到的陷阱,敬请各位读者关注。不管选择做什么事情,就用心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是本人一贯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