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容灾,涉及到主备两端数据库的同构与异构问题,绝非易事。oracle(甲骨文)作为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领先的供应商,active data guard与goldengate却能为用户很好地解决数据库保护和数据同步的问题。
随着8月初“2017甲骨文数据库云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oracle非常明确地宣布数据库容灾已经全面延伸到云端。
这会是oracle在数据库领域的又一次新的引领吗?正如1985年oracle与ingres的竞争,因为ibm担心ingres把quel变成标准会对自己不利,所以率先把sql提交给数据库标准委员会,而ingres的掌舵人stonebraker教授并没有打算把quel提交给数据库标准委员会,他认为这样做实际上是扼杀了创新精神。而oracle抓住机会,宣布全面与sql兼容,从此赢得数据库领域的话语权。
业内人士对oracle此次的云端战略,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因为数据库级别的容灾,本来就讲究架构的一致性。如用户传统架构本地部署环境与oracle cloud(或其他云)的部署环境一样,那么对于拥有active dataguard与golden gate两大法宝的oracle,不管数据库同构还是异构,助力用户的数据(库)在本地与云端之间自由迁移并无太大问题。
而利用云端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oracle提供面向云端大数据和bi场景的应用仍不失为创新之举。在这种场景下,企业生产数据库在本地运行,大数据分析、bi系统可在云端运行,灵活利用云计算的资源。正如甲骨文数据库全球执行副总裁andrew mendelsohn在会上表示的一样:“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一直保持着核心领导地位。在云时代,甲骨文通过多项云端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了高可用、稳定、安全、扩展性强的数据库产品,助力客户更好地在云中使用数据库,促进客户业务发展。”
甲骨文 andrew mendelsohn
看来,oracle在本地到云端之间的数据库容灾方面给出了漂亮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确是如此。但是从专业、统一的灾备体系建设角度分析,云端的容灾不仅仅是数据库层面的传输,其核心诉求是业务的连续性,只有业务连续,才能源源不断为用户产生价值,以及产生数据库专门存储的数据。这涉及到应用级容灾,以及网络、防火墙等一系列问题。
oracle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云端容灾领域,其一直在积极寻求更为专业的灾备提供商的合作。在这一点上,英方与oracle有着同样的价值理念,并选择作为甲骨文中国区的金牌合作伙伴(china goldpartner),以帮助用户解决海量数据实时备份(无需备份窗口)、主备两端架构不一致,以及针对数据库复杂的数据结构(如iot表、udt字段、隐藏列,甚至超长的字段、同义词或者某些场景下的物化视图等比较麻烦的对象)等问题,并实现用户任意时间点的数据恢复和业务的不停。
这种领先的灾备技术的解决能力,能够为各类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和应用提供上云服务,形成业内非常傲娇的“云端业务迁移、云备份和恢复、云高可用”等三大解决方案模型,并通过灾备即服务(draas)的模式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实现具有竞争力的云灾备的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