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黄梅挑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内核及设计美学作用


简论黄梅挑花艺术的人文精神内核及设计美学作用
摘 要:黄梅挑花品种繁多,题材丰富,图案精美,色彩富丽,蕴含着劳动人民扬善除恶、祈祥迎瑞、寄托美好愿望的审美理想,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黄梅挑花图案布局严谨、富于变化;造型夸张、奇特而浪漫;色彩绚丽惊艳。其图形的构成规律遗传了楚文化的基因,具有浓烈的楚文化气息;其典型视觉符号及形式美法则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挑花;人文;美学
黄梅挑花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作用,其图案布局严谨、富于变化;造型夸张、奇特而浪漫;色彩绚丽惊艳。蕴含着劳动人民扬善除恶、祈祥迎瑞、寄托美好愿望的审美理想;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纯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一、黄梅挑花的精神内核
黄梅挑花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图腾崇拜、爱情婚姻、祈福求安、贺寿延年、避邪消灾等,是民间大众精神寄托和表达的重要载体。
(一)体现原始的生命哲学
(1)黄梅挑花集中体现了阴阳结合、万物生生不息的原始生命哲学。黄梅挑花中的针葫芦(又称针扎)多为阴阳结合的连体鱼、连体鸟、连体虎、鸟头鱼、虎头鱼以及图腾神祗猪头、虎头和象征子孙繁衍的蝉、金瓜等比喻阴阳结合,绵绵瓜瓞,子孙长续,生生不息。“鼠咬天开”挑花纹样中鼠的形象代表繁衍人类万物的子神,鼠咬天开意为阴阳相交混沌宇宙生出繁衍人类的子神。又如《露子豆角》、《老鼠啃葡萄》、《蝴蝶闹金瓜》等都露出瓜果的子实;《刘海戏金蟾》、《蝴蝶闹金瓜》、《猴吃桃》、《鹿衔草》、《老鼠吃南瓜》、《鹰踏兔》、《蛇盘兔》、《孔雀戏牡丹》、《喜鹊探梅》都传达出对生命繁衍的期盼,反映了中国古代生殖崇拜文化。
(2)黄梅挑花遗传了楚文化的基因,具有浓烈的楚文化气息。深受巫、道、骚文化浸淫的黄梅挑花,无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形式要素上,无不体现出楚艺术深厚的精神文化基质——信巫好鬼、泛神崇拜、崇道哲学、富于骚情。从挑花中还可以看出对鸟、蛇、太阳的崇拜;五行色彩的运用,尤其是赤、黑二色的典型色彩配置;“以热闹为先”的形式构成法则等等,营造了一个精美富丽、奇特诡异、超越现实的浪漫艺术世界。
(二)传达丰富的民俗信息
黄梅挑花艺术常和民俗节日、民俗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反映广大劳动人民辟邪求瑞,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如每逢端午节吃粽子、剥红鸡蛋、饮雄黄酒,门上插上艾叶,挂蒲剑。小孩子则脚穿虎头挑花鞋,手脚腕扎五色彩绳,甚至还特意把挑花的五毒肚兜穿在衣服上面炫耀,胸前佩戴各种动、植物挑花图案的小蛋荷包,背上吊螃蟹或青蛙挑花图案小背包。元宵节、乞巧节、红白事这些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中,挑花艺术无不时刻伴随这广大劳动人民。挑花品中的《鸳鸯长命》、《虎啸八角》、《五福庆寿》、《猫蝶祝寿》、《孔雀开屏》、《百鸟朝凤》、《丹凤朝阳》、《长命富贵》、《双鱼莲花》、《生命之树》等图案;虎头帽、蝴蝶戏金瓜帽、八卦马甲、青蛙五毒兜花马甲、蝙蝠吞口肚兜、钟馗护身肚兜、虎头肚兜、十二生肖围子、双鱼枕、青蛙枕、螃蟹背包等挑花制品,无不传达出消灾避邪、求子、招魂、求雨止雨、祈愿丰收等民俗信息。
(三)寄予美好的道德诉求
黄梅挑花图案往往采用图形、文字的叙事方式,寄予人们美好的道德诉求。妻子给丈夫挑制的鞋垫上的“正”字图案,暗示要他走正路;给父母送的双耳枕、烟袋、针扎、荷包上挑秀的“福寿”图案,以贺寿表孝心;或用五字句、四字句排列的训诫之词,如“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等来表达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和质朴的传统道德观。
三、黄梅挑花的设计美学作用
(一)形式之美——楚风遗韵,惊采绝艳
黄梅挑花出自楚地,深刻体现了楚地先民的造物思想,具有与传统楚纹样构成法则极为相似的形式美法则。
1.善用曲线,造型简化。微观下审视,挑花的轮廓线都是直线构成;然而宏观整体观看时,挑花图形无处不是富有动感、飞转流畅的曲线造型。这与楚先民对曲线的热衷无不一致。无论是楚青铜器,还是漆器、织绣品,无不见灵活自由、生动流畅的曲线造型纹样。
2.多采用几何造型和复合造型。黄梅桃花图形强调神似重于形似,写意重于写形,针线全随意走,引人入胜。“它们不拘泥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而是大胆运用了想象从而创造出足以体现特殊情趣的作品”。大量的挑花实例作品显示,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夸张手法,挑花图形显现出丰富的形态面貌。通过人与植物、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复合重组,使主题纹样具有超现实的意蕴和浪漫色彩。这也正反映出挑花造物思想与古楚先民对抽象几何造型、复合造型的追求是一致的。
3.以重复构成为主,纹样组织形式丰富,细密、繁缛,但整体性强,和谐、统一。在挑花图案构图中,重复、对称、连续等形式非常丰富。如左右重复、上下重复、方向转换重复、多面重复等,以骨骼和基本形的重复构成,从而取得和谐的装饰效果。构图组织方式擅长使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韵律、对比、统一等策略。挑花图案尤其注意秩序感和对称性,图案的灵活、自由,营造了热烈、动感的图式,但整体始终不觉得杂乱无序。
4.黄梅挑花的色彩配置遵循“以热闹为先”的法则,因此,总是呈现出艳丽、鲜明的色彩美感。根据大量实例看来,黄梅挑花的色彩选取倾向暖性色,并且多以邻近色、类似色相构成。黄梅挑花以五行色彩(红、黄、黑、白、青)作为画面主色,以藏青土布作底色,用白线挑出主体骨架,填大红、桃红、朱红、橘黄、中黄形成暖色基调。为避开过分统一而单调,往往通过点缀粉绿、墨绿、湖蓝等小面积对比色,或加大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取得变化,因此整体视觉效果并不会产生单调感。
5.黄梅挑花的色彩配置与纹样的组织结构一一对应,保持严格的对称性。不仅是色相上的对称,色彩因纹样的平面构成的形式美也呈现出对称、均衡、变化与统一。
(二)技术之美——飞针走线,巧夺天工
黄梅挑花的制作工艺涉及描花样、纺布、染布、挑花、锁边、吊带打穗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尤其是挑花针法工艺,决定了黄梅挑花的审美面貌。
花样。大多为先辈留下来的蓝本、图谱,挑制者有直接临摹取样的,也有加以修改或自己创作的,通常以绘画、剪纸的形式保存、流传。描花样有多种形式,可以将花样粘贴在底布上进行挑花;也有用竹子削尖蘸白粉浆或用颜料在底部上画。画师们妙手随心,一旦画成便是一幅绝佳的中国线描画。
纺布染布。黄梅棉产区农民自纺纱线,自已用土木机织布,这种土布吸水性好,透气,厚实,千百年来是黄梅挑花天然的底布。将纺好的布用土法染色,碾压,漂清,定色,晒干,拉平……工序有几十道之多。颜色通常为蓝、黑两种,底布为单色不能有花纹,否则便淹没了针工的精美,落入俗套。
挑花是最关键的环节,自纺的棉线柔软细长,有韧性,染色后光彩夺目,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挑花时要一针一线,丝毫不能马虎。针法一般是十字针,但十字针的技法上有平针、拾针、曳针(连针)、扣针、包针、套针(破针)、扎针、齐针、绷针、捎针、洒针、纹针、绨针、(切针)、套曳针、羽叶针、珠宝针、窝针、悬针、溅针、单锁、双锁、单疙瘩、双疙瘩、垫挑花、补挑花、打节、圆宝等等。挑制时要一根纱、一根纱的数着挑,一针也不能错位。在布的正中心下第一针后,继之距第一针点数三根纱后下第二针,与第一针成十字形行针,如此类推,组成一幅图案。黄梅挑花技艺的玄妙处,就在虽是“+”字形针,但作品背面却一律是横纹或竖纹,绝不会出现乱纹现象,这也是黄梅挑花不同于一般十字绣的特异之处。
(三)功能之美——“无声的叙事诗”
黄梅挑花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体,取材广泛,戏曲小说人物、花卉动物、文字诗词以图形或文字的方式展现在日常生活的挑花制品中。一幅幅图案、一个个文字,一件件制品向世人诉说着劳动人民扬善除恶、祈祥迎瑞、寄托美好愿望的审美理想;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纯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难怪王朝闻先生曾赞誉黄梅挑花为“无声的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