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永联村从2006年起,花了15亿给自己造了一个小镇


这个村是苏州张家港市长江边上的一个村。非常有意思。这个村的口号是:
永联——永远联合起来,共同进步。
1970年春,沙洲县(张家港市的前身)组织千余民工围垦810亩长江滩涂,被称“七○圩”,后陆续从南丰、鹿苑、兆丰、大新等地迁来213个农户808名社员,组建南丰公社23大队。从此,永联开始了她的历史纪元,但由于地势低洼,涝灾易发,成了苏南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村庄。
改革开放使得永联村富裕起来。永联村的村办企业发展红红火火。
今日永联,科学协调持续发展。全村正以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元化,实现着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全村98%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98%的耕地实现了集体流转,98%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98%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优越的福利保障。10.5平方公里的村域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了一幅“中国特色农村现代画”。
对于农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不搞一刀切。也许集中居住只是其中之一方式。而在集中居住这种方式中,永联村有形成了自己的做法,至少值得我们了解一下。
下面第七,第八张图片是该村的村民议事厅。

吃在永联

住在永联,有四星级别设施的锦江之星,也有青年旅社,还有小木屋兼可垂钓

行在永联。这个村为了学生过马路安全,特意建了过街地下道

村里的戏楼每天都有免费的戏曲演出

永联农事。农业发展很好

永联旅游。发展农耕文化的旅游。

这张图视野开阔一点

方世南:吴栋材是“苏州精神”优秀践行者
——苏州大学教授、博导方世南对永联村书记的评价
“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这是新时期的“苏州精神”。我觉得这16字形容吴栋材最贴切,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还记得十年前,我受吴栋材老书记的邀请来做报告,当时题目是研究小康社会先进文化建设。我觉得纳闷,大家都在讲经济的时候,一个村书记却要我讲文化。我做报告时,吴栋材坐在第一排,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后来,我们聊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讲文化,吴栋材说,觉得自己要不断充电,人的素质要变,人的思想观念要变,所以要不断求变。第二个原因,吴栋材说只有我带头学,我们的干部、村民才能够崇尚知识和文化,我们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淘汰。这种崇文好学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就是吴栋材身上有一股精气神和正能量。吴栋材说,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兼并了一些村,但是我们不搞“三六九等”,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这也体现了苏州精神里面一些主要内涵。
我们总结学习吴栋材,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吴栋材背后的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在全国能够普遍推广。“苏州精神”讲的和谐致远,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强调精神力量的支撑,才能支撑事业的发展,任何伟大事业的背后都能找到其精神轨迹。

牛逼啊,只能欣赏

学在永联。村图书馆拥有3万册图书。

我的村庄我做主如今,来到张家港永联村永联小镇广场,只见两个建筑物十分惹眼,一个是代表永联创新创业历程的雕塑“钢铁巨手”,一个就是年初启用的永联议事厅。呈现粉墙黛瓦建筑特色的议事厅,与永联小镇的江南水乡风格十分融洽,但是,其内在布局却展现出浓浓的现代化气息。200多个座位围成了半圆形,大厅中间设有发言席,宛如置身于欧洲国家议会大厅。
“现在,村里桩桩件件事情的决策,都在议事厅里举行,村民们可以来听一听、议一议,通过集思广益,让我们永联村的发展决策更加公平、公正。”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说,永联村的发展,既要有勤勉创业的钢铁意志,也要用现代化治理方式凝结起全村的智慧,共同把永联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农民议事开起“圆桌会议”
10月18日下午2时许,永联村民议事厅圆桌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与以往主持人台上就坐,村民在台下听不同,50多位参会者坐成一圈,开了一个“圆桌会议”。
这是永联村的村民议事会现场。这次议事会的议题是原永南村11组村民周兰芬家的拆迁安置问题。除了当事村民、村委委托人和原永南村11组村民代表参加外,还邀请了当事村民所在村民小组的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20多名村民参加。
“前几次的议事,有很多村民反映普通话说起来费劲儿,由于都是村里的村民参与,我们这次就改用方言议事,各位乡亲父老可以畅所欲言。”主持会议的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宋兴祥的提议,得到了村民代表的认同。
“每次议事,都是由诉求人向村里提出诉求,经讨论和调查,最终确定议事是否举行。”宋兴祥告诉记者,村里的决策经过议事会的过堂后,可以得到村民们的充分支持,村里的规定可以顺畅实施。像这次村里做出不给予周兰芬拆迁补偿待遇的决定,也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认可。
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上议事厅
永联议事厅的诞生,源于老书记吴栋材对村庄治理的思考。
2010年8月,吴栋材从德国考察回来之后,决定要建一个类似于欧洲议会厅那样的“农民议事厅”。吴栋材的想法是,永联村已有上万村民,每次开大会,总是村干部在台上讲,村民们在台下听,“如果村民也能像国外议会一样,围着圆桌坐一起开会,谁都可以发表意见,那对我们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乡村民主建设,一定会有大帮助。”
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永联村议事厅虽然外观十分传统,但厅内的设计却仿效了欧洲国家议会的特色,议事大厅设有16人的圆形主席台、285个席位及可视参观通道。村民代表开会议事时,非参会对象可通过二层的有机玻璃和音频系统了解会议进程,议事厅外墙的LED大屏幕也可同步对外直播。
村民就村里的重大决策进行讨论,在永联村已有一定基础。永联现有村民10400人,村民代表250人。永联出台规定,重大事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都要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凡涉及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事关村民利益的问题,也必须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决议后再予以实施,就连选择“当家人”,也要实行“公推直选”,由全村党员和村民公开投票。永联村在250个村民代表的基础上,选举35人组成议事委员会,专门对村里的是非问题进行议事。
“通过这个议事会,很多问题在激烈讨论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明朗,充分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这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种体现。”永联村党委副书记吴慧芳说,议事会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并且设有当事村民、永联村委委托人、议事成员三方代表,确保了议事会的公平公正。当事村民通过提出诉求、指出问题,与村委委托人进行讨论辩证。议事会成员在听取发言及查看相关佐证资料后,积极参与讨论,建言献策,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大家围坐在一起,不分职位高低都有权利发表意见,创新议事形式的议事厅启用以后,引起了村民参与村庄公共治理的兴趣。多次列席议事会的南丰镇信访办主任施惠琴有一个强烈的感受:“现在村民们越来越讲道理,议事也不会向村口吵架一样,更可喜的是,他们还主动研究法律规定,带着准备来讨论。因此,这样的议事结果对政府决策非常有帮助。”
让基层民主“看得见、摸得着”
有专家前来考察后评价,村民议事厅的建成使用充分保障了村民知情权和民主议事的权利,让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村庄是大家的,要把它管理得让绝大多数村民都满意,就必须集中全体村民的智慧。”吴栋材深知,现代化的村庄治理,不能再靠一两个“能人”,也不能由村里一手包揽,而要靠村民自治,靠公共管理,靠社会力量。
近年来,永联村推进制定了永联村的党委议事规则、村民议事规则、经济合作社议事规则等,倡导推行集体研究、表决通过的民主决策机制。在永联,每年召开两次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二次分配、社员资格确认、拆迁安置办法、村民配偶待遇管理等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民主讨论决定。自2005年以来,村民代表先后表决通过了《关于因婚迁入永联村的居民享受相关待遇的决议》等20多项村规民约。为了加强民主监督,永联村村委还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对村务、财务公开进行审检,并通过宣传栏、永联村门户网和网上村委会等平台,公布每季度最新的村务和财务信息。
为了提升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能力,永联村每年都要举办好几场法制讲座,帮助村民学法、懂法、守法。村民们逐渐意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从开始的“看热闹”逐渐转向“听门道”,并有针对性地提问,如占地怎么补偿、离婚财产怎么分配等等。“我们组织村民学法,绝没有半点强迫。村民们非常愿意来,还主动要求学习某个法律。”在永联村村委会主任刘雪祥看来,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给村民扫了“法律盲”,他们的民主和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方能有能力参与到村庄治理。
走进清水环绕花木相拥的永联小镇,村民有所养、有所学、有所乐,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文明守法……经济发展为永联村村民带来了富足的生活,那么如今永联村引进现代公共治理理念,让村民真正熟悉现代文明社会的运行方式,这才是永联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迈进的最坚实基础。
本报通讯员 韦秀康 黄军志

领导层的觉悟太重要了

难以想象这才村的级别

区区15亿,随便抓个贪官就可以造好几个这样的村了

秒杀浙江 浙江的富裕镇 首先是污染厂多 其次是路小又破 其三是房屋及其难看 无规划

滨海新城可以参考一下

对于苏州,不必多言。

呵呵,了不起的村庄

一个村发展起来了,公知又要说:这个村书记是专制型领导,不是法治型领导。

这帮人是活生生的把公知这个词给搞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