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的历史文化古城让人心痛!——关于绍兴县改名为柯桥区


没文化的历史文化古城让人心痛!----孙周兴(摘自新浪)
2013年初夏光景,我接到一个消息,说你老家绍兴县已经被改名为“柯桥区”了,你从此变成“柯桥人”了。我一听大吃一惊,心里生出愤怒,立即给绍兴市一位领导发了一个短信表示抗议,并建议另换一个名称。我们绍兴不是别处,历史文化深厚,地下全是古迹文物,地上全是文化名胜,怎么可以弄得如此没文化呀?——但终于,绍兴县变成了“柯桥区”,我已经成了“柯桥人”。
2014年清明前,我回绍兴县老家,请几位上海的和绍兴本地的朋友喝酒聊天,席间又谈到此事,一桌人没有人对所谓的“柯桥区”有好感的,无论绍兴人还是非绍兴人,都表达了不满和讨厌的情绪。其中有一位上海朋友说:“太混帐了吧,25年的柯桥怎么跟2500年的会稽比?”
这话又深深刺激了我。对呀,柯桥算什么?一定要算柯桥,也只能通过绍兴来说,应该说成“绍兴柯桥”,而不能以柯桥镇来取代绍兴县啊!
凭良心讲,现在的市区县的行政区划是大有问题的,比如绍兴市,下辖越城区、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市等,这是有点不像话,一个城市,下面居然有“县”、“区”和“市”三个类型的建制,市里有区,市里又有县,市里还有市,而三个类型的“级别”居然是一样的。因此把“县”先撤掉,往好处说,也算行政区划改革的一步。问题恐怕在于怎么改。而眼下的问题只是:改成“柯桥区”好不好?
原先的绍兴县是绍兴城的郊区外围部分,北邻杭州萧山,南接嵊州市,所以范围是蛮大的。我老家在绍兴县最南端的山区,叫王坛镇,而柯桥镇呢,是在绍兴县的北端,之间距离应该有六、七十公里。现在呢,王坛镇的居民成竟然成了“柯桥区”人,我的家乡也就隶属于“柯桥区”了。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我还无关紧要,因为不算什么,反正早已经客居异乡,回乡只是偶然。要紧的是我们许许多多的先人们,包括越王勾践,包括阳明先生,包括张岱先生,比如在清明节,他们当中若有人外出旅游,恐怕是要找不着回家的路了。
我以鲁迅式的“不怀好意”猜一猜,绍兴市政府这回之所以要把“绍兴县”改成“柯桥区”,还是经济工业优先、鸡的屁(GDP)至上的观念在作怪,历史文化是不算什么的。什么历史文化呀?有钱就好——还是典型的“土豪”思维。柯桥是工业重镇,以轻纺城闻名;而绍兴南部山区的平水、王坛之类的小镇,因为经济不够发达,自然是没有话语权的,最后竟至于丢掉了“绍兴”名份。
事已至此,我仍旧怀着一点点希望,以为还可以纠正,现在纠错还来得及。我目前能设想的方案有二个:其一,把原绍兴县南部(东南)改成“越南区”(以前曾经用过此名,取“越国之南”之义),把原绍兴县北部(西北)改成“越北区”;其二,放弃“柯桥区”名称,把“绍兴县”改成“会稽区”或者“山阴区”(历史上以绍兴府城内府河为界,西为山阴县,东为会稽县)。
到底怎么改,我认为不能由政府说了算,而要由民众民意来决定。而我们这些在外的地道的绍兴人,自然也是有权说话的,因为我们中好多人不曾是“柯桥人”,也没想过成为“柯桥人”。今天的胡乱更名让我们心痛:咱老家成了一座没文化的历史文化古城——乌呼哀哉!
2015年2月5日再记于德国弗莱堡

“柯桥区”这个名字的确改的不妥

绍兴县多年积累的历史和文化,又岂是“柯桥区”能相比的?

老兄,当时设区之前,我不知道呐喊了几遍都不知道。
应该把柯桥区改为山阴区,而越城区现行得改为会稽区(这个可以暂行)。但是柯桥作为区名的确是不妥的,是没有文化的。

越中不乏庸才,脑中无物能出何名?未知绍之史怎能任绍府台。可悲可叹也!

改名只是度个绍兴“大城市”虚名,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丁还是丁,卯还是卯。外甥点灯照舅(旧)。

不错确实不错

绍兴文化慢慢的在没落,历史已经不会再重演。

改成“土豪区”如何?

是有点可悲可叹!

我是平水人,没想到突然成了柯桥人,和柯桥那么远,真的不太熟

越南区越北区原来拆区并乡是就有这两区!

在改名前我就在这里呼吁过了,当时参与的网友很多,但执政者根本听不进民众的意见。
柯桥根本不能代表也代表不了整个绍兴最广大的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山阴区会稽区是最好的

改成绍兴县区

节骨眼上,建议重喊山阴会稽之名。
理由:1.山阴,会稽一直是绍兴八县之一,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绍兴不是在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吗?这就是有利的一事.
2.有人会以柯桥名气大,山阴名气小为支持柯桥做为区名,但是我只知道,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中小学课本里的绍兴作者或者名人都标注着浙江山阴人(今绍兴),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全国知道山阴的人比知道柯桥的人多.
3.以柯桥做为区名,是照顾了柯桥街道以及柯桥附近人的感情,但是却严重亵渎了非柯桥附近的绍兴县人的感情,让一个平水人,一个王坛人在他们镇前面加一个柯桥区,是如何别扭的,如何受不了的一件事.
4.设立山阴区,会损害柯桥的名气? 当然不会,前面几十年中,绍兴县柯桥镇或者柯桥街道一直在没有区名或者县名的前提下,搞得红红火火,说明没有区名的冠名,柯桥的轻纺还是可以搞起来的, 难道把绍兴县柯桥街道改成山阴区柯桥街道,真的会杀了柯桥吗?
5.在文化和经济面前,本人觉得文化比经济重要,文化是永久的事情,而经济是随时会升落的,万一到时候国际轻纺市场没落了,柯桥走下坡了,或者说钱清等乡镇崛起了,难道我们还要再次改名了??????
6.关于为名气改名的,在国内也不鲜见,最典型的就是安徽的徽州和黄山,当年为了把黄山名气打响,而把保留了1800年的徽州古名改成了黄山市,这么一改,黄山还是原来的黄山,而徽州却永久走进了历史,如果徽州不改名,徽州还是原来那个让人尊重的徽州,黄山也还是永远那座名山,两者并不冲突.所以个人觉得,这次如果以山阴为名,山阴的历史文化能让人尊重,又不损失柯桥的名声,而以柯桥冠名,绍兴再次以遗憾结尾.

越子在外,拳拳爱乡之心可敬可佩。
其实,“区”无非是当局为便于管理,行政上的一种划分,在绍兴这块地盘里,无论分成几个区,命名为什么区,心中都是绍兴人,在外都以绍兴人为豪。
区这个概念,在现阶段表现如此强烈,不是正常现象,无非是管理阶层的权势抢夺,利益博弈,和普通百姓的关系本应不大。杭州人就是杭州人,上海人就是上海人,有谁会介绍或自我介绍,我是下城人,我是卢湾人。连延续了几百年的古城内山阴、会稽,会有几个人在乎?打从宋代绍兴元年起,都自称绍兴人。

文化是一方山水,一方百姓的根源所在.找回山阴,找回绍兴之根,找回古越辉煌,找回绍兴人的自信.

山阴也好,会稽也好,都在绍兴这个地方永远无法抹去。时间在走,应该往前看

一直呐喊绍兴为2500年古城,目标却是现代化大都市,山还是那么多山,水早已没那么多水,古越典蕴,只存于老绍兴的思绪里,钢筋混凝土的尘埃中。

对,从南宋起,改绍兴,这个是越州改绍兴,而不是山阴会稽改绍兴, 改绍兴后,一直存在山阴县和会稽县,会稽县名一直到清朝民国。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喊,我和你说,一次,我去上虞崧厦,坐三轮车,三轮车老人他听我一口纯正的绍兴话,问我是不是会稽人????

在权钱社会里,古韵文化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的

越城,这个名字超屌,实在找不出更屌的名字了,要不,东越城西越城,原来的叫东越城,柯桥这叫西越城!哈哈纯属个人想法

把上虞区能再改成上虞市吗?

应该把你们王坛稽东特别设个区,叫“山区”,这样最能体现特色,县里拿着西北镇赚的钱给你们造这个造那个,还整天这不满意那不满意

改成“山会区”,山阴会稽一把抓。。。

柯桥区的确不妥,不得人心

山阴区? 山阴区的名字有什么内含?山西己经有个山阴县了,名气大吗?你听说过吗?
这个世界是在与时俱进的,现在“柯桥”的名声在外,对世界上做布料外贸的客商只识柯桥,不识山阴
再说,山阴对于柯桥区怎么没文化了?“柯桥”这座桥就在我们柯桥老街,因桥得名,因山得名有何不可?
某些人一定要恢复古制,恢复山阴,会稽,那何不把绍兴改为“越州”?
那如今的杨州人,是不是要把江苏、安徽部分,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全部,湖北河南广东部分改为“古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