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天阅读
每天阅读的习惯是从初一那年系统地开始的,每天两小时,早晚两次,一直坚持到现在。。。算起来也快十年了吧(靠,暴露年龄了,没关系我上学早,么么哒)我是什么都会看的人,没有固定的文风和特别偏好文体,常常是对什么有兴趣了就找来放进阅读计划里面,所以装逼的口水的现实的45度角的来者不拒。以前觉得读书是任务(因为班主任教语文,规定了每天的阅读时间),后来慢慢养成了习惯,顺手就读了。对我来说读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甚至会让我产生“活着真好”的感慨,读书让我觉得不虚此生。
二、健身和保养说起这个怎么又要提年龄的节奏。。。总之就是觉得年纪也不小了,过了20器官就开始有序步入衰老队列了,女人嘛,一想到老,总归觉得比撞了鬼还恐怖。于是从去年开始制定并执行健身和保养计划。因为一直都是偏瘦的状态,(胃不好没办法)健身计划便设定为保持身材的程度,每天两餐,运动量适中。基本是天不冷能跑的时候每天慢跑一小时,天冷了的时候就在室内跟着电脑跳一小时健身操。天知道从前我可是懒到多过一条马路都喊累,躺床上翻个身都觉得吃亏的人,以至于今年回家在家里跳操被老妈刮目相看。保养的方面,之前也是懒觉得麻烦,直到发现了眼角冒出的干纹,对着镜子哭的心都有了。现在反正是每天睡前保养的时间有三刻钟的样子,也是一边拍眼霜敷面膜一边破口大骂太麻烦。三、影音书影音是三大法宝啊么么哒。虽然比之书的位阶还是差了一点,不过都是陶冶情操的好玩意儿。不冲突。不矛盾。偶尔还能顺路看看帅哥,好肤浅。。。节奏的话,我看电影看剧超慢的,二十集已完结的剧能被我抻三个月看完,所以觉得两天撸完三部的都是神人。音乐嘛,每天都会听,特别是码字的时候,鸡血不解释。
四、旅行这是我目前没有做到但是打算在下一年开始逐步列入计划的事。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短,只活一次要多看看世界才不会觉得亏吧。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的。
五,培养一个拿手的爱好可以是烹饪,可以是茶艺,可以是下棋,反正随便啦。既丰富生活,又充实人生。至于为什么要设立(拿手)这个标准,是因为这样更能够督促自己吧。我反正是对烹饪超级喜欢,得空了就操练,希望早一天能修炼成“精湛厨艺”。
六,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不必要达到母语水平也可以的,小语种,英语不算啊。其实一直觉得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可以让人变聪明,啊这一定是我的错觉。。嗯,学习新语言的过程确实蛮锻炼思维的,毕竟不同语言的讲话逻辑各不相同,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体会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因此相当有趣啊。之前就是因为迷上了日剧和动漫,开始自学日语,谁知入了深坑。。。不过真的蛮有趣,努力自学的那段时间也让我摆脱了很多焦虑。
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我觉得没有必要为了变得优质而寻求妙招。所有在别人看来可以变得优质的方法,对于其本人而言不过是最稀松平常的习惯,何况优质本身在判断标准上也是难以界定因人而异的。所以与其想方设法学习变得优质,不如想想要如何生活,毕竟生命的机会是如此难得而珍贵。
希望每一天的自己都不负时光。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铁娘子》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
watch your thoughts,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your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
注意你所想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嘴里的话;
注意你所说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实际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形成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人格;
注意你的人格,因为它们会影响你的命运;
我们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我一直是这样认为,君子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养成好的习惯,不说病句不写错字和错误的标点,严格管理自己的生活,坚持运动和阅读,拥有良好的交际圈和广阔的心胸,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自控力,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很优质了呢。
小时候考试没考好,老爸老妈总会混合双打或者双簧相声,这也给自己种下了想要自己不断变得更加优秀的种子。
想要变得优秀,是自我反思与有目标愿景达成的内心冲动。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会有一些好的习惯,例如:早起能让我们拥有更多时间,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学识见闻,
跑步能让我们提升毅力体力,
冥想能让我们轻松释放压力。
可执行性的时间管理计划的构建,并且让早起、读书、跑步、冥想这几件事变成我们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用纸和笔,或者各类手机软件将日常的时间流水进行登记,通过这些工具,你能知道过去使用时间的真实情况,并作出分析
再根据现有的生活习惯去制定计划,也叫优化生活,将原先不好的习惯进行校正。
改变态度
先从自己的信念中改变。以读书为例,如果你总是对自己说,读书好乏味,你会发现永远都不会去翻阅任何一本书。相反,你能学会说:“我想通过书籍去感受世界的美丽。”
贵在坚持
当你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就请坚持住,让每天的坚持变得有趣一些,简单一些。特别注意一点不要在出现一点成效的时候就觉得已经成功了,成功的路上没有停止,请继续坚持下去。
套入式去学习,向优秀者学习。
不管你想培养怎样的习惯,你都要找到成功的样本以及身边的案例。例如我想爬到我老板的位置,我把必须去关注并且了解他的思维,学习并且模仿他,也要去学习更多的管理经验,从别人的挫折中吸取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
和影响因素 say: no !
一切阻碍你培养好习惯的可控部分,都要say no ! 例如你要培养自己的积极正能量的心态,外界的负能量就是影响因素,声音或者图像的传播分:传播源,传播介质,接收端。你要做到的是让自己远离在这几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感谢曾经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高考考英语的时候,因为是最后一科,那考室没有空调,风扇也就4个吊扇,考试就和烤炉一样,32摄氏度左右,整个人汗如雨下,也怪自己心理素质不够强硬。最后成绩公布的时候,英语老师和我看了之后一脸懵逼,她问我:我是有多少题目没做啊?怎么比平时少了50来分?在分分必争的高考大环境下,50分绝对是能够让你从原来有很多的选择变成单选题。最后,填了我就读的大学,做了一道单选题,专业也是从中选了自己相对喜欢的。大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绝对是提升自我,改变自我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期。大学4年,室友几个人都在打游戏,我愣是没学会,应该说是我没想学。别人大学的女朋友有好几个,幸好我只有一个,我没学花花肠子。虽然我拿了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但也没从事本专业,毕业时果敢的跨专业是对的!(当自己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话,那就转行业吧,条条大道通罗马。)大学做社团,除了学会了团队建设之外,还学会了一些课本之外的有用技能,而不是酒肉兄弟。都说大学要挂一次科才算圆满,大一第二学期,我挂了高数,之后就没挂过,大二开始拿奖学金。经过高考的打击,我英语4级和6级都是裸着过的,只为证明自己,当然现在也在坚持学习英语,积累词汇,不为别的,只为有朝一日能出国去看世界的时候不要只会说:嗨,拜拜。
感恩生活能够给予我这么多的片段,也感谢自己没有在这些片段中饰演悲情角色,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学会了分享,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你学会了与人分享交流的时候,你拥有的就不再是一个理念,你将拥有全世界。当ann morgan 她将想要通过阅读来了解全世界的这个理念在推特传播的时候,她就已经拥有了全世界,她就在自己的国家,就在自己的小城镇里面,收到了来自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书籍,透过书籍她看到了她想要的世界,也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当你的老师和你分享一解题技巧的时候,他拥有的不再是一个技巧,而是一群会使用这个技巧的学生。当你和他人分享一个生活趣事的时候,你拥有的就不再是一个独自的快乐,而是一个party !学会与人分享,你将会变得更加的优秀,因为在分享的过程中,你的思维,语言,文字,声音,肢体语言,表情,情绪把控使用等等,会不断的锻炼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变得更加的优秀。我也想变得更加的优秀,所以我会坚持在知乎上和大家分享我的生活,用我走过弯路的经验来帮助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