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南昌的外地人都有这种体会: 您刚刚认识一位南昌朋友, 他便会迫不及待地向您介绍南昌话。他哈哈大笑地说着, 您听不懂, 又不好意思打击这位南昌新朋友的谈兴, 只好皮笑肉不笑地跟着呵呵。
很奇怪的事: 南昌人对家乡的归属感并不强烈, 对南昌的日新月异没有多大的自豪, 唯独对南昌话, 哪怕说它土, 哪怕言语中带着贬, 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头想, 很少有一种语言能像南昌话一般地生动。对, 南昌土话的特点就是生动而且形象。您说南昌话时能够想象出很好笑的场景。
比如, 南昌人形容办事难,有一句典型的南昌话说是“杵醒瞌睏”。
“捅”字在南昌话里是说成“杵”。“捅一棍子”是“杵一棍子”, “捅一拳”是“杵一拳”。“杵”是一个古字, 源于佛祖座前降魔菩萨韦陀的兵器--降魔杵。“舂”字在南昌话里不读作“chong”而是读作“zhong”。“舂”也是一个古字, 和春字很象,多与米字合用。舂米,就是用木棍上下方向起落,不断地、有节奏地、撞击盛有谷的石臼,把谷壳和米分离。现在,南方许多地方,是把煮熟的糯米舂成糍粑或者把干辣椒舂成辣椒末。
手握木棍,一起一落,一起一落,谓之舂。人疲倦了,打瞌睡了,头也是一起一落、一起一落的,于是,南昌话的“打瞌睡”,是说“舂瞌”, 十分形象生动。
如果正在舂瞌的人,挨了一杵,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南昌人把这种状况,叫做—-杵醒瞌睏!
南昌的老百姓,形容送礼求人办事前后的不同对待,是这么说的:
嘿咯(那个)所长呀,好黑哟,你跟借哇(对他说)了半日,借(他)就跟(就象)舂瞌(打瞌睡)样咯,拿条“中华”(中华牌香烟)杵过去,一下就杵醒了瞌睏!
拿人钱财 替人消灾。不过分
只要不欺诈他人,就可以
因为我就是第一种,良心办事。
老头也是这样认为。可恨的是收了礼,说得好听,然后却不办事的人。
其实我收人钱财 都是帮老百姓
比如 你要花1000元 摆平这事
给我1条烟 你只要花500 反正亏的不是我们 老百姓获利才是最大的好事 呵呵
分析的很仔细,让大家都能看的懂听得懂!大学五年,同学带着一口刘丽的南昌话回了家乡~
南昌话真的好土。
喜欢来南昌的朋友都学点南昌话。
你说的都没什么感觉,不过你说南昌日新月异,我就不同意
我感觉南昌没什么变化,人还是那样的人,事还是那样的事
多了几栋高楼大厦,改变不了什么
第一次来南昌就觉得南昌话挺好玩的,
以前的南昌年年发大水,街上行船,你们年轻没经历过。
您如果深入南昌生活,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事。
官不怕贪,哪个不贪?怕就是拿钱不办事
这种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