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岳三猛)众所周知,因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司法部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被称为“五假副部”。
这篇名为《入党申请书露出档案造假马脚》的文章透露,巡视组一进驻司法部,卢恩光就担负起巡视联络组组长的职责,对巡视组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表现得非常热心,但作为政治部主任,在巡视谈话中没有谈一个干部的缺点,都是赞美之词。
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很快,信访件就来了。举报信称,卢恩光档案有严重造假行为。巡视组组长陈瑞萍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个信息,并在查阅驻部纪检组信访台账中发现有过类似举报。“重复举报,可查性强,很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最初,巡视组使用的手段是谈话。这一谈不要紧,卢恩光各种问题暴露出来:有的说他“白天是司法部领导,晚上是企业老板”“一身江湖习气,不太像领导干部的样子”,有的说他“一天学没有上,怎么还弄了个博士?”“靠送钱和拉关系爬上高位,讲话稿都念不通顺”。
而没人反映他问题的原因也出来了:“平时爱拉拉扯扯,有些人不愿反映他的问题。”“他是巡视联络组组长,谁谈完话他都跟踪掌握,很多人不敢反映他的问题。”
然而,谈话反映的问题不是巡视仅剩一个月的时间能核实清楚的:突破点在哪儿呢?聚焦点再次回到卢恩光个人档案上。
“看他的档案头尾衔接紧密,公章和领导签字齐备,虽然存在干部任免文件不规范、笔迹存疑等问题,可一时也难以断定。”一位来自组织部门的干部分析道,此言一出,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看他的简历总觉得蹊跷。”大家对此都有同感,卢恩光最初从一名民办教师、民营企业老板,一跃成为副乡长,又在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调到北京成为副局级领导干部,直至成为司法部领导,这过程中处处充满问号。
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大家坚信,有问题总会漏出破绽,如果档案造假,文字材料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时空交错、逻辑混乱的迹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巡视组干部认真查看下,卢恩光1990年入党申请书上“在南巡讲话指引下”一行字引起了巡视干部的警觉。“南巡讲话是哪年?”所有人都同时想到了《春天的故事》里那句耳熟能详的歌词“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由此,卢恩光入党材料造假问题露出了马脚。
卢恩光涉嫌的罪名创下“第一”
明天晚上,《巡视利剑》第二集《政治巡视》就将播出。据中纪委网站的前期介绍,卢恩光将于落马后首次现身忏悔,比如会说“我就是个官迷。自己疯了。”“觉得自己,就像是魔鬼附体似的。”
官方提前透露称:“卢恩光是个官迷,但其实他当上副部级干部以后,觉得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知道自己戴了一副假面具。”
去年12月16日,卢恩光落马,今年5月25日被双开。中纪委通报显示,此人不但五假,还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
可惜中纪委没有说卢恩光是从哪些官员手里买的官,卖官的官员是经哪个授的权。
最生动的买官卖官居然离奇的成了副部級官僚。
在中国,这样的奇葩见怪不怪。
治国之首要在于治吏,而不在于治民!
吏部尚书当革职查办,严重失察矣!
卢恩光是一名年龄、学历、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家庭情况都造假的"五假干部",是改革开放以来一起罕见的个人情况全面造假,金钱开道、投机钻营、跑官买官,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领导干部的典型案件,中央巡视组在巡视司法部时发现其档案造假。随着调查展开,"官迷"卢恩光20多年金钱开道、造假买官之路被发现。他能调入司法部并成为副部级干部,司法部有关领导有重大责任。他为经营和领导的关系花了大力气,也因此在组织选拔副部级干部时得到有关领导的多次推荐。
在卢恩光升迁路上,20多名不同层级的党员领导干部收受贿赂。与卢恩光案相关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包括省部级干部因管党治党失职失责被严肃追责。但怎样严肃的就不知道了,应该是警告处分吧?
在大家都在反应生意难做的今天,忽然发现最好做的生意原来才是卖官。
这也是人才哦。混到这个级别,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功成身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