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塔下看桃花


----耿协凯
红安有“杏花出美酒,桃花出美人”的传说。但杏花村早就没有出过美酒,或许是杏花村的人亵渎了酒神,杜康收走了杏花古井里的出酒神石,把它给了山西汾酒集团吧。杏花村啊,你就怎么那么没有版权保护意识?好端端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告效应,硬是让山西人给扎进了你的酒杯,扎进了汾酒集团的钱袋,晋商就是晋商!
美酒出不了,也就出不了呗,桃花的美人该如云吧?但在桃花镇的历史沿革里,也没有看到过什么出自桃花的王后、贵妃,甚至连诸如范冰冰、赵丽颖这样的女神也没有在历史和现实中出现过。倒是在早期的八卦、趣谈、野史有云,桃花出美人,美人入朝,后宫乱政,故朝廷建塔镇压,自此,桃花镇就没有出现过武媚娘、杨玉环之类的美女了。可能凡有塔之处必有妖孽,西湖有白蛇精,建雷峰塔镇之,夷陵江边有五龙,建什么宝塔镇之,看来桃花镇出不了美人,就因为这桃花塔镇压的结果。当年鲁迅不知是同情白娘子呢,还是怪罪法海多管闲事,愤然写下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出于好奇,在沾衣不湿杏花雨的周末,乘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去看了看让人匪夷所思的桃花塔。
汽车在宋大公路上行驶不到半小时,远远可以看到高高立在烟墩寨山上的桃花塔,跨过在建的麻竹高速公路,我们就爬行在蜿蜒的山路上。山路的两侧,桃树慢慢多了起来,女人是感性的,平平许是感念桃花的只争朝夕的精神,几朵“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的花蕊,让她俯下身子,钻进花丛,给这些花骨朵儿留下精瘦但独领春光的影子。当我们站到了桃花塔的身边,塔身的斑驳,塔顶的颓废,真觉得桃花塔太辜负了那些多情的桃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好在桃花塔的东边,是一汪清澈的水库,倒映着葱郁的山影、树影和塔影,风是和顺的,雨是酥润的,起先对桃花塔的不悦,似乎也随风,随雨,随花,随水淡化了许多。
花中不知日月短, 岂料世上已千年,关于花的好评,塔的恶评,是人为的,塔是无辜的。我摸过桃花塔的肌肤,他并不冰冷,他皲裂的肌肤尽管粗糙干瘪,可仍然裹护着摇摇欲坠的塔身,塔尖已经秃顶,边缘的砖块似乎就要掉下,但没有,更让人心生敬意的是,就是这样毫无生机的秃顶,居然养育了一株蓬勃的茶树,茶树生长在塔身的西侧,茶树知道感恩,它没有在塔的东面去和塔下的松竹争绿,而是在荒寂的西边填补着生命的颜色。桃花塔建于宋代,塔高十六点八米,锥形,六角重檐,共七层。由下而上,一二层为条石砌成,其余各层为砖砌。从第二层起,各层每边均置有一雕刻着花纹的方形汉白玉,塔身外檐有斗拱。桃花塔见证了杜牧、苏轼、陈季常在这里留下活动的足迹,可惜的是,没有留下文字的记载。杏花村古井还在,桃花塔依然挺立,红安的这两张名片,是该擦亮了,麻竹高速即将通车,红色旅游载来的,将会有今天的杜牧、苏轼、陈季常,再写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美酒美人就在桃花塔。
下山的路边,有一三清殿,虽是简陋,住持倒也虔诚,虽然他们讲述不了《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等道家开山经典,但他们持斋念佛,清贫坚守道法自然,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在他们看来,得道成仙,就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我们今天看到了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我们看到了桃花塔,“古寺不来久,入门空叹嗟。僧亡犹见塔,树老已无花”,陆游太过感伤;“峰上塔高尘世外,昔年独上最高层,何日得重登”这才是潘阆!杏花村里有美酒,桃花乡里出美人,潘郎,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