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应用于教学和师生沟通的公众号优劣势浅析


解析应用于教学和师生沟通的公众号优劣势浅析
教师通过建立公众号群、公众号,或者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原本属于面对面交流的许多教学方式,例如课堂点名、提问、布置作业、习题讲解等,都可以通过公众号完成。而通过公众号群或公众号分享多媒体形式的知识,师生同时观看并自由发言讨论,便于学生参与的大规模常态化的学科兴趣自主交流等,则是在公众号渠道下才得以实施的教学手段。
相比于面对面的教学和交流,多许多情景下,公众号大大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教学和交流的效率、效果。比如点名,利用小程序使学生在小程序内同时签到,不仅省去了传统点名的时间,也可防止作弊代签。又如习题课,有的疑问是多个学生共有的,传统教学中通常是学生各自找老师答疑。而在公众号群中,信息的公开化达到了传播的效果,减少了答疑重复工作。而且公众号突破了传统习题课的场地、时间限制,没有路途时间,且具有可视化功能,既节约了沟通成本,又实现了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公众号能避免课堂情景和师生身份差异带来的拘谨氛围,公众号的交流形式给予了双方更多的时间思考,缓解了师生交流时的压力,使交流更为容易。朋友圈也给了师生互相了解的,有助于降低生疏感,拉近两者关系。
不过,万事都有利有弊,即便公众号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不可避免地,公众号也具有一些不友好的部分。
首先,偶尔会出现老师与某学生公众号沟通畅通,但在现实中不认识学生的情况,师生间距离感依旧存在。其次,公众号必须有无线网络或电信流量才可使用,虽然流量费现已非常亲民,校园无线网的覆盖率也迅速扩大,但其对硬件和流量的基本要求,对某些贫困生仍不算友好,这就需要老师保留一定的传统沟通渠道。两种渠道结合既利用公众号实现高效的教学手段,又保证对学生的全覆盖。最后,师生在使用公众号时也具有了上网的条件,自制力不强的人可能会分散注意力。例如,一边学习一边公众号和朋友聊天;在讨论完学业后,顺手点开网页或游戏进行娱乐;这与提升学习效果的初衷相悖。但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习,还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老师和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制力,努力克服不良习惯。
总之,公众号交易网站认为因其功能强大、简单易用,是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拥抱互联网科技、自主选择的结果。公众号替代、革新、增加了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效果,可增强教学质量,提高效率,拉升学习成绩,打通师生的沟通渠道。相应也有一些负面效应,但师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解决。但总的来说,应用公众号的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的跨空间、高效和便捷的特点,优势明显,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