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嵊州城南小学最新一期特色拓展课程“越韵古诗”由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继该校去年首期24首“越韵古诗”出版后,又一次推出的另外24首“越韵古诗”。校长周少英告诉记者,新一期出版的“越韵古诗”除了保留第一期中的古诗内容、诗意解读、曲谱、谢爷爷聊创作、竺外婆谈学唱、越韵链接等六个板块外,又增加了动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越韵古诗”。
把小学课程的所有古诗词谱上越剧曲调
作为越剧特色学校的城南小学,对越剧走进课堂作了各种探索。学校成立了小小越剧团,连续10年举办“小明星演唱会”、“越剧小明星比赛”等特色活动。先后改编4次越剧教材,其改编的教材《我爱越剧》和《趣味越剧》被评为省精品校本课程。至目前学校已培养27名全国小梅花金奖得主,省级比赛获奖23人次。城南小学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培养基地,还被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但是,我们以前所做的都是单一的以了解越剧、学唱越剧为主的”。城南小学副校长张再良告诉记者,为了越剧文化传承进一步普及,更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教育内容,我们从小学课程的古诗词吟诵得到启发,以此作为突破口。
把小学课程的古诗词谱上越剧流派曲调,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越剧前辈和艺术院校老师的认可。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说,“男孩子一般不喜欢唱越剧,可以通过唱经典诗文的方式来让他们爱上越剧,爱上古诗词。” 2015年年底,在她的牵线下,80高龄的著名作曲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谢子华免费为最受学生欢迎的14首古诗谱上了越曲进行传唱,取名为“越韵古诗”。“越韵古诗”分11个流派,即袁派、尹派、徐派、傅派、范派、毕派、王派、戚派、商派、竺派、陆派,和越剧的基本调,如四工调、弦下调、尺调等。
城南小学很快进行了实践,效果出乎意料的要好。《咏鹅》、《静夜思》、《竹石》、《蜂》、《凉州词》、《绝句》、《春晓》、《回乡偶书》、《页数所见》、《游山西村》、《泊船瓜洲》等,这些古诗均选自一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上册内容。熟悉的古诗谱上了浓浓的越音,同学们自由组合,跟随原唱自学、自乐。短短一周,他们便能完整地演唱自己年级所对应的曲调了。许多原来不喜欢唱越剧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也能哼唱起越剧曲调。家长们也都十分支持孩子唱“越韵古诗”,通过学唱,古诗词孩子们很快能背诵下来。
此后,在嵊州宣传部的全力支持下,该市文化、教育等部门出资鼓励城南小学编写特色教育课程“越韵古诗”系列。
谢子华教授通过两个月时间,将小学语文课程中85首古诗词(其中包括38首课外阅读古诗)全部谱成了越剧流派。越韵古诗除各越剧流派外,还保留越剧基本调分尺调、四工调、弦下调,越剧的老调等。根据诗歌表达主题、意境,需要而定流派、曲调。对每首古诗的配曲,作曲家谢教授也费了不少心思。针对每首诗的不同意境,分别配曲不同流派的越剧腔调。表达景色优美的诗篇如《山行》、《忆江南》、《咏柳》配以竺派曲风,比较洒脱优美的诗篇如《游园不值》、《饮湖上初睛后雨》配以徐派曲风,表达悲壮的诗篇如《凉州词》、《敕勅歌》等配以毕派曲风。老师们说,根据古诗词内容配曲,意境出来了,学生容易理解诗的内涵。这样,越韵古诗的学唱变得更有情趣、更有自主性。
千余学生唱响“越韵古诗”
今年元旦前夕,城南小学举行了’越韵古诗”大合唱活动,每个年级段唱两首古诗。许多学生还自制戏服参加大合唱。1000多名学生用唱越韵古诗的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去年年初开始,城南小学正式将《越韵古诗》整合进课程中,分解在语文课、音乐课和活动课中,总课时量大约12课时,课内课时量为每学期4课时。音乐课与语文课合,由语文老师教授古诗,学习、感悟古诗诗意、情感与意境,再由音乐老师教授古诗,以达到既能唱出越韵古诗之音,更能唱出越韵古诗之情的目的。
学校建立了越韵古诗流派唱腔知识题库50道、欣赏题库30道、演唱题库10道,进行平衡性评价。张再良老师告诉记者,这样学生可随机可考查自已所掌握的点,这样既能照顾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重点的掌握越剧知识和技能,又能考查比较完整的越剧知识和技能,让每一个学生越剧的孩子找到一份自信。
城南小学经常举行越韵古诗学唱比赛。学唱优胜者的曲目会在课间轮流播放,让袅袅越音在课间也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该校还充分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打造微信、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不断推出越韵古诗,让孩子、家长通过微信平台点击学习。建立越韵古诗网络学习平台,按年级进行分类,每首古诗有微课教学、手写曲谱、伴奏音乐、古诗念白,谢教授聊创作意图、竺奶奶谈学唱等11个栏目,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自由点击每一首越韵古诗进行学习。此外,校园内安装3台触摸屏,孩子们能在校内的课余时间自由点击学习,以进一步推进越韵古诗的普及教育。
去年下半年开始,城南小学还组织人员,带着教材去农村学校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推广“越韵古诗”活动。
去年8月,城南小学20多学生参加全国戏曲小梅花演唱比赛,演唱的4首“梅兰竹菊”越韵古诗,获得原创类一等奖。去年10月中旬,学校参加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20周年进京汇报演出”活动,表演了集体节目越韵古诗《梅兰竹菊》,获得一致好评。近日,《越韵古诗》还列入2017年度省十佳社科普及项目评选之列。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要保留就想方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