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邀您看变化”驶入我省内河首条千吨航道——湖嘉申线
“黄金水道”折射水乡黄金变迁
姜宗敏 盛少波
从和孚漾码头上船,近3个小时的行程里,途经镇西、双林等地。宽阔的航道上百舸争流、保存完好的双林三桥让人啧啧称奇,而两岸红花绿柳装点后的生态护岸则又让人对水乡航道有了全新的感官认识。
上周六,“晚报邀您看变化”第三站来到湖嘉申航道,18位市民代表乘坐湖州港航局的海巡艇,从水上这一独特的视角感受湖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晚报开通首条“市民航线”
“晚报邀您看变化”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每次活动名额几乎都在半个小时内被“抢空”,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强烈反响。
“我们看到了前面两站活动的报道,作为水乡,湖州这几年在水运航道发展上也有不少新变化,我们愿意开辟‘市民航线’,让大家换个角度感受湖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上周,湖州港航局负责人联系了本报,提出了他们的愿望。在湖州港航的支持下,晚报开通了首条“市民航线”,这也是“晚报邀您看变化”活动中首条水上参观线路。
湖州的内河水运非常发达,全市通航里程达1172公里,航道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20公里。去年,湖州港年货物吞吐量达1.47亿吨,位居全国内河十大港口第四位,前面三位分别是沿长江的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
“一会我们要走的这条航道是省内河首条千吨航道——湖嘉申线湖州段,在航道建设过程中,打破了传统航道的建设模式,引入了生态航道建设理念,推行了生态护岸建设、应用桥梁整体顶升等新技术、新工艺,建成了全省内河首个水上服务区,实现了航道建设与自然环境、生态环保、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并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内河水运建设示范工程,是全国内河生态航道的典范。”上船前,湖州港航局的“导游”小刘,用一番极具诱惑力的开场白吊起了众人的胃口。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大家来到此次水上之旅的起点——南浔和孚漾码头,一艘蓝白色的海巡艇早在那里等候,那份迫切登船的愿望就更强烈。一上船,18位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包中相机,准备记录下看到的一切。同时,他们纷纷对湖州晚报组织的这次水上之旅表示感谢。
■水上变化让市民啧啧称奇
“我们刚才的起点就在这,接下来我们要沿着航道行驶,沿途我们将参观全省首个水上服务区——湖嘉申线湖州段和孚水上服务区、双林三桥、生态护岸等,大家有哪些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登上海巡艇,小刘通过船上的航道线路图为18位市民简单介绍了此次行程的几大看点。
随着马达发出有力的轰鸣声,阵阵浪花在船尾溅起,这趟特殊的“水上之旅”正式启航。
“大家往船的右边看,我们就要到达今天行程的第一个点,和孚水上服务区。”船行20分钟左右,在小刘的带领下,一行人下船进入了服务区。作为全省首个水上服务区,那里具有船舶办理签证、超市购物、加油加水、岸电接电、船员之家以及生活垃圾、废油废水回收处理等十大服务功能,成为船民的温馨“水上驿站”。
重新登船出发,两岸风光尽收眼底。“现在船速不快,我们到甲板上看吧。”不知是谁的一句话,立刻得到了大伙的共鸣,依着栏杆,不少人拿出了相机、DV留影。
“看,是双林三桥!”一路前行,当充满水乡特色的三座桥出现在大家眼前时,阵阵惊呼从船舱中传来。
“为了保护这三座桥,在航道改建的时候,我们新开挖航道5.9公里,绕过三桥,保护了三桥的原貌。还有之后要经过的五谷塘桥,它的古桥已经完全坍塌在水中,施工时我们把砖石一块块地打捞上来,进行编号,按原貌恢复重建。”导游小刘的一席话,又引来了阵阵赞叹。
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内河水运发展,提出了加快临港产业平台开发与建设,大力发展水运物流业,充分发挥水运的优势,承接上海、杭州周边地区产业的转移,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十年间,湖州先后改造建设了杭湖锡线、湖嘉申线、长湖申线等航道。全市可通航500、1000吨级的高等级航道达到284.7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24.3%,占比居全省第一。
同时,湖州太湖、湖州城区和德清下渚湖、长兴仙山湖等水上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水上客运旅游的蓬勃发展,成为湖州水运发展新亮点。
■“老湖州”勾起美好回忆
湖嘉申线连接湖州、嘉兴、上海等大中城市,是沟通杭湖锡线、东宗线、京杭运河、乍嘉苏线、杭申线的航道,其中湖州段起自湖州船闸以西三岔口,终于湖州嘉兴交界处的日晖桥,全长43.2公里。
“原先的湖嘉申线航道只有六级航道,通航100吨级船舶,河面狭窄,护岸坍塌,两艘稍微大一点的船交会都困难,搁浅、碰撞事故时有发生。”随行的港航局重点工程科负责人表示。作为长湖申线第二通道湖嘉申线湖州段航道于2004底开工建设,是全省内河首条按千吨级航道标准改建的。改建后的航道宽了,通行能力强了,推行了生态护岸建设后也更美了。
这番介绍也马上得到了市民代表中老湖州的共鸣,74岁的赵铭新告诉记者:“这条航线年轻的时候我经常走,那时候还是坐班线船,船小拥挤,航道又窄,哪有那么漂亮哦。”
当天中午11点30分,此次水上看变化之旅也来到了最后一站:湖嘉申线生态护岸。站在船头吹着风,放眼望去都是绿色,一些红花点缀其间,十分美丽。“导游”小刘介绍,首次开发运用的生态型护岸,强化护岸透水性,再造湿地环境,护岸两面留出大大小小的透水孔,并在箱内填入碎石,使河中的小鱼、河虾、黄鳝等水生物自由出入,在护岸中“安家”繁衍,为水生动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看到美景,不少人感慨,城市的变化每天都能看到,但这水中绿色生态也是湖州变化的一个点。
船不停地向前,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咔嚓,咔嚓……”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响起,大家纷纷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住眼前的一切。忽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原来如画的美景引发了64岁的市民沈锦祥的“共鸣”,站到船头演奏起了《水乡路》,笛声在航道上飘扬,同船的市民代表也聚拢在一起,大伙拍手叫好。
……
中午12点,海巡艇停靠在港航双林检查站码头,此次水上看变化之旅也便顺利画上了句号。3个小时的行程,让市民大呼过瘾。
市民感言:
邱元发:湖州晚报组织的这次坐船看变化的活动非常好,使我们普通老百姓能亲身感受到湖州的发展变化。作为老湖州,来参观前,我们根本想不到湖州水运已经发展得这么快,不但看到风景如画的航道,也看到湖州的发展前景。
赵佳囡:我是萧山人,在湖州读书,湖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以前一直知道湖州是水乡,但一直就在城里转,根本没机会从水上看湖州的发展,这次的水上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太让人震撼啦,湖州的明天会更好!
李继志:航道的变化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湖州是水乡,水运一直是湖州的历史强项,这次看了航道,也在船上看到了很多湖州的景观,内心很激动。
《湖州晚报 》2012。10。15。
中午12点,海巡艇停靠在港航双林检查站码头,此次水上看变化之旅也便顺利画上了句号。3个小时的行程,让市民大呼过瘾。
那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