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 10-31
通讯员 洪成朋
干净平整的村组公路,整齐划一的村庄面貌,风景如画的绿化建设……这是10月10日笔者在黄梅县杉木乡梅山村看到的一幕。前不久,该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然而,2年前,这里道路坑坑洼洼,环境卫生脏乱。2年来,在村支部书记赵勇军带领下,该村闯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业扶贫让腰包鼓起来
一村之穷,穷在产业;一户之贫,贫在机遇。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赵勇军深谙其中道理。
梅山村六组低保户赵向峰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妻子离异,自身是三级残疾,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十分艰难。赵勇军在得知他具有一定养殖技能后,积极鼓励他开办养牛场,帮助申请启动资金4万多元,购置牛崽10多头。经过不断努力,现在赵向峰的养牛场年收入3万多元,脱离了贫困。
按照乡党委“东工西城南北林、中粮连片齐惠民”的发展思路,赵勇军根据致贫原因和贫困状况,积极为贫困户找寻最合适的脱贫政策。他扭住发展产业这个核心,先后为2户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发展种养业,实现了脱贫。
该村依托现有林特资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先后引进外资3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发展梅苑苗木基地200亩,新建韵梅果木合作社160亩,引进鄂东水泥管厂共吸纳30户贫困户进基地务工,让贫困户们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2016年,梅山村实现了精准扶贫整村出列。
易地搬迁让房子靓起来
“没花一分钱,没送一根烟,就能住上这么舒适的房子,党的政策真是好啊!”贫苦户姚花荣拿到安置房的钥匙后,激动地说。在梅山村,像姚花荣一样享受扶贫安置房的共有11户。
梅山村1组赵河屋地势低洼,北部山区的雨水都汇集在此,历来十年九淹,2016年遭受特大洪水,该小组损失惨重,40多户居民受灾,2户贫困户房屋倒塌。赵勇军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带领全村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半年时间内建起50多套集禅风水韵、吴楚乡情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集中安置新房。
全组58户居民、11户贫困户、47户灾后重建户逐步喜迁新居。安置区紧邻杉木陶瓷工业集中区,赵勇军通过多次与企业接洽,先后介绍16户18人次贫困对象到园区陶瓷企业务工,进一步增加贫困户的再生造血能力。
兑现政策让底气足起来
精准扶贫,既要做到扶真贫、解真困,又要防攀比、戒慵懒。赵勇军高度重视“五个一批”政策兑现工作,全村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政策兜底等对象都要严格按照“五看”工作要求,严格执行自评、互评、集中评、公示等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梅山村三组村民袁改全,妻子早年因病去世,留下3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孩子日益长大又无处可住,他本人一度十分消沉。去年,袁改全分到一栋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最大的难题得以解决,他对生活的热情又被激发,如今勤勤恳恳地在陶瓷场上班,年收入3万多元,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梅山村依托大数据核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工作,通过大数据比对,依策依规对按揭了汽车和住房的3名贫困户进行剔除,对1户因重大疾病而致贫的家庭进行信息录入,实现了全村无一人因贫辍学、无一起因病返贫、无一例违规上访。
赵勇军利用结对帮扶的上级单位的资源优势,为贫困户在乡垃圾中转站、天井公墓等企业找到公益性岗位6个,介绍3人前往武汉务工,5人进入县工业园务工,加快了全村脱贫步伐。
整村推进让村庄美起来
“以前,村里发展落后,交通也不便利,许多有条件的人纷纷外出买房居住。这两年,村庄的面貌变了,环境也好了,许多外出买房的人都纷纷回迁,目前有20多户回村盖房居住。”赵勇军介绍。
在梅山村村头,笔者看到,3口景观塘堰风景如画,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文化活动广场人头攒动,交互式村组道路基本建成,联通国道的20米宽的村级公路正在施工,一大批新农村建设项目在梅山建设正酣,梅山正在向美丽乡村示范村昂首迈进。
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赵勇军带领村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该村以财政补贴资金为基础,自筹资金510万元,先后完成水毁设施建设,对通村、通组公路进行拓宽硬化、绿化、亮化,新建15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的休闲小游园,安装了路灯100盏,购置垃圾箱3个、垃圾桶350个,累计完成绿化植树3万株,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责任编辑: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