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介休市是晋中地区的一座县级市,人口44万,面积不大,只有744平方公里,交通发达,南依绵山,北邻汾河,人杰地灵。三贤故里。介休这个城市名字就很有文化内涵,抛开这些暂且不表。我们来说一个这里一个奇怪的现象 — 山东村。
在介休市北部,汾河沿岸分布着几个村子,乐善村,洪相村,孟村弯村等。村子外观和介休别的村没什么区别,但走入村子你会发现,村头供销社门口坐着的一排晒太阳的老人,他们的装束和介休以及山西农村老人的装束不同,老汉、老太统一穿黑色棉袍、黑色裤子、黑色布鞋,唯一不同的事,老太太头戴黑色头巾。如果你是一个介休人过去和他们聊天,他们说的也是介休话,但他们相互之间交谈,不论老幼,说的却是本地人听不懂的方言。很是奇怪。另外村里婚丧嫁娶习俗也和本地人不一样。饮食上,本地人以面条为主,而这些村子却是以吃馒头为主。当地人将这几个村子叫做“山东村”。
那么,在山西腹地,群山峻岭当中,怎么会出现山东人聚居的村落呢?他们何时来到这里?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这就要从山西的地理位置谈起了。山西表里河山,外面是黄河,里面是太行山吕梁山。四季分明,没什么大灾大难,在古代人们过得很滋润,周边省份不少人都搬过来了,谁也不想出去,导致明朝初年这里人口激增,于是一次大槐树移民成了多少人的乡愁。
到民国初年,由于黄河改道,造成大量难民从山东涌出,他们一部分南下到上海浙江,一部分北上闯关东,北上的这一支有一部分沿着铁路来到太原、晋中地区,慢慢定居下来。山东人勤劳、实在,在汾河边耕作,在县城做些小买卖,与当地人慢慢融合。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但乡音不改,生活习惯也改不了,依然保留着他们的老传统。也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下期,我来讲一下一些山西独特姓氏的由来!
山东人在各村、落户的多得很,
大埝村也是
欢迎补充
对,他们和咱们说的是介休话,一碰到同村的,说的话一句都听不懂,快赶上鸟语了。
一无所知
还有大雁村
听过村名,但具体不知。
作为一个介休人,我竟然一无所知
是孟村湾